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下设单位 > 正文

飞行服务队机长忆救川夫妇过程

发布日期:2016/4/8 16:14:19 浏览:676

民众安全服务队

图:飞行服务队演示将伤者吊运上直升机\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12月7日讯(记者陈卓康、杨致珩)香港郊野公园风光明媚,吸引全球旅客慕名而至,惟不少路段山势相当高峻,不作充分准备贸然轻装上阵,随时迷路甚至身陷险境。经常参与山岭救援的政府飞行服务队及民安队成员指出,近年行山人士求助个案确实明显增加。今年9月初有内地客在西贡行山遇险获救后,对香港救援人员的高效专业赞叹不已。

记者联络到当日负责该救援行动的政府飞行服务队人员,回顾当日事发经过。今年9月5日周六早上11时11分,消防处接报有人在西贡远足遇险,6分钟后通报政府飞行服务队。机组人员接报后,于11时27分从赤鱲角总部起飞,约11时42分到达报称西湾山至浪茄一带,空勤主任接触伤者后将其吊运上机。直升机于12时03分离开现场,5分钟后患者抵达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

吊架运伤者医护随行救治

据悉,负责当日救援的共有六名人员,分别为驾驶美洲豹直升机的机长李国梁、副机长邓允传,两名空勤主任蔡德文及王培安,以及随行当值的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李国梁称,整项行动历时50分钟左右,拯救过程顺利,“我们唯一的focus(焦点)只有行动安全,其他事情不是我们的priority(优先考虑)”。

最先了解女事主生命状况的空勤主任王培安忆述,当日接报后让医护人员随行上机,抵埗后发现女事主已恢复清醒,呼吸脉搏正常,没有生命危险,估计因当日天气炎热导致徵状,于是立刻让事主喝水。但由于事主仍身体虚弱动弹不得,服务队于是以吊架将事主缓缓送上直升机供医生检查。

面对获直升机接送的“大场面”,普通人难免心怀忐忑,亦担心事后缴付高昂费用。李邓正副机长解释说,消防处接获求助个案后,会因应伤者的位置、伤势及天气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通知政府飞行服务队派出直升机协助,机程则是免费的。邓允传称,各地医疗制度不同,曾有外国人获救后立即出示医保打算付费,机组人员亦会细心解释。

救人不收费不论国籍背景

消防处发言人证实,今年9月5日上午于西贡接获有行山人士报称中暑昏迷,但消防人员到场后伤者已被直升机救走。根据处方提供资料,今年截至8月31日共处理211宗涉及行山人士遇险的求助个案。处方表示,消防人员秉持一贯“救灾扶危,为民解困”的服务精神,不分求助人士的国籍,竭诚尽职,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或其他灾难侵害。

消防处职工总会主席聂元风表示,救援人员对任何求助个案不论国籍背景都会施以救援,消防员与说普通话和简单英语的人士沟通没有问题,遇上其他语言也能透过简单身体语言沟通,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与民安队等部门的山岭拯救行动向来高效率,如属直升机无法接近的位置,救援人员便会步行前往,最重要是报案人向控制中心提供准确位置。

聂元风说,过去也有同事被问及是否需事后收费,同事会耐心说明:“打999话有人受伤或需要帮忙,我们一定救了再算,不会看你是什么人。”他说,政府有责任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不收费的原则人所共知,除非是证实滥用服务导致部门重大资源损耗的个案,否则不会事后向求助人收费。

港人义务参与搜救

在山岭野外搜救行动中,民众安全服务队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服务队由市民工馀时间义务担任,经常协助山岭搜救行动,当接到紧急召唤时,45分钟内便可以汇集到总部出发。今年直至10月底,民安队山岭搜救中队共出动115次,救助224名行山人士。

加入民安队19年的潘颂华(Walter)目前担任民安队山岭拯救中队分队指挥官,他的正职为义肢矫形师。他接受访问称,“不时听见内地朋友欣赏香港的环境,觉得在香港行山安全,但可能对环境比较陌生,看到资料以为依着行山径走就可以,但实际上预计步行时间与难度与想像中有出入,结果因装备及经验不够,最终要求助。”

他指出,由于行山远足是近年香港热门活动,拯救迷路行山人士几乎一星期两宗,主要是大屿山等行山热点,他曾经在马鞍山救出密林被困的内地旅客。

2001年入队、山岭拯救中队副小队长霍颂声(阿声)表示,愈来愈多人尝试冒险探索少人的新路线,特别是有山涧的地方,民安队通常接触的遇险地点是少人或高难度的地方。

来港行山收获温暖

除了在危急之际获得援助,旅途中其实亦有不少窝心的时刻。有来香港行山的内地旅客指,途中如问路时遇到香港市民都特别和善,非常热心,形容会“天南地北”认真分析完之后,提出最可行的建议。来港的内地留学生则指,来港多年,港人的“行山文化”令她最受感动,即使原本互不相识的“行山友”,在行山过程中都能“打成一片”,犹如老朋友。

来自佛山的蔡小姐,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开始,来港旅游时都会在行程中增添行山一项,最近一次是去西湾。她感叹,“行足八个钟,虽然很累,但风景真的很漂亮,再累都值得。”她说,令她最印象深刻的是,每次问路,遇到的香港市民都非常热心,“例如上次上山前有一段公路,问途中一位路过的行山人士,天南地北跟我们详细解释一轮之后,最后建议我们坐的士……而我后来认真想了一想,的士的确是‘最优解’(最好解决方法)。”

杨小姐数年前来港读书,现时在港工作。她说,自己是来港之后才参与行山活动,现时放假亦不时会约上三五知己一齐行山,最近一次是去南丫岛。杨小姐说,上山之后,即使是本来互不认识的人,很快就能“打成一片”,遇见不认识的“行山友”,大家都会好自然说一句“早晨”之类的问候话,感觉好温暖。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