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就盼着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了

发布日期:2023/3/30 8:53:01 浏览:96

来源时间为:2023-03-29

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马上开幕啦。自从通关后,不少深圳、广州的朋友,陆续过关去香港了,看看电影,买买书。朋友三年不见,大力握手,深情拥抱,大家憋了很多话想说。

上次2019年参加完影展,三年没出去过。这番HKIFF,要说没有期待,激动和小小小兴奋紧张,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参加HKIFF,是2009年——说起来,也就十几年前,而本埠影迷,谁不是从小看着影展长大。

不同之处在于,香港作为自由市场,常年上映许多片子,普通观众不用急于在影展抢看——因为热门片,江老板的安乐等公司,是一定会引进的。从大陆过去的我,却不一样了,我必须在那期间,虎狼进食,疯狂大啖。

翻阅过去不多的照片(称得上是史料了),感触很大。就说这个照片,由于像素太低,现在看几乎都是朦朦胧胧,积灰严重。当时iPhone还是第一代,乔布斯还在世。拿初代苹果的我,和刚到外头见新世界的团客大叔大妈没两样,信手乱拍。

现如今,大家已经在畅谈ChatGPT,似乎不聊点这事,彻底要被外面的新世界甩远抛下。

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什么样子?我凭着记忆,回想了下。那一年五一档,上陆川的《南京!南京!》。当时电影院,最多是上四部电影。总之,也不会超过五部。

刚去过香港,对比就强烈了。无论院线或是集中呈现每年好戏的电影节,那完全是黄金国。那几年,每次都要看二三十部。出关一次,用掉两个七天旅行签注,刚好半个月,跑完整个电影节。

HKIFF增设年中的夏日电影节后,又多了个去香港看电影的好时机。结果便是,我那码字的稿费,就更加入不敷出,不得不借宿朋友家,镇日看片打地铺,夜半还要陪他聊电影。

如果用2023年的眼光,去看2009年的我,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尤其是95后、00后年轻人,似乎觉得大可不必。

上海电影节和北京资料馆,已经呈现足够多的,看不完的片单节目了,何苦耗费时间精力金钱成本,去香港看电影呢?在哪看不是看呢。一沪上朋友,曾每年冲我感慨如是。

正如当时院线片并没有全盛,那会的大陆电影节,也不尽如意。2008年,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当时有场阿布戴·柯西胥的《谷子和鲻鱼》,改造前的上海影城一号厅,可以坐一千人。观众目测,却不会超过30个人。其中一半,还都是认识的朋友。

至于北京,抱歉,当时还没有北京节,且一开始的电影季,常年停留在手撕票时代,后来更是年年爆雷,西蓝花开。有一届看《北村方向》,全场几乎空着,买票的我们,却神奇地被安放在第一排。

但必须说,后来的上海和北京,有逐步追赶上的意思。又说到那位沪上朋友,后来,他终于去了香港,看电影也四处看,路上到回来,连发好几天,赞不绝口。

落回2023年,还是影迷爱抛的那个问题:HKIFF是否还有不可替代性呢?毕竟留学生影迷,已经可以千百人聚集柏林,网媒也可以轻松三大电影节。

只要看今年的修复单元,你就知道,HKIFF还是很值得一去。实际上,我也并不认为,去趟香港就要把时间填满,看足电影(在浸会等高校上学的请忽略我这段)。挑部经典片看,感受完气息进个电影院之类,就可以了。

HKIFF47华语修复经典有四部:《烈火青春》、《悲情城市》、《少年吔,安啦!》、《独立时代》。很遗憾就可以宣判,《少年吔,安啦!》以外,其他三部都不太能在大陆影展上看到。是它们多敏感吗,也并不是,总之,大环境在那。坐拥1.2亿人口的广东,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这样的影迷基数,高铁直达西九龙,有什么理由不去看一眼?

有人情绪down了——谁不知道修复经典好看,抢不到票啊,连雷伊、市川昆、贝托鲁奇的世界修复经典也不好抢。

HKIFF,也上演着北京上海的抢票到出票大战。要收获欢喜,必要承受遗憾。关于抢票,我也提供不了更好的意见。毕竟票卖得好,总归是件好事吧。

经典老片以外,HKIFF呈现4K修复的伊丹十三电影全集,我很感兴趣,看了下,有余票。伊丹十三也是去年鎷影展热门场次,拙作《非必要清单》的第二部电影,就选了1985年,伊丹导演的《蒲公英》,一部充满欢趣,暖人心的电影。伊丹十三也是刚辞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妹夫。两人一块成长,是亲密好友。当年因伊丹十三自杀,大江为这事痛苦不已,写了一本《被偷换的孩子》,莫言等大陆作家也深受他的影响。这次影展放映《寂静的生活》,正是改编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我一直觉得电影的光线非常迷人,近乎温柔梦呓,相信大银幕体验,一定更动人。

另一套影人回顾展,是戈达尔与安娜。说来当年到HK,我也去西湾河的香港电影资料馆看了戈达尔作品放映,不过至少有两场都是沉沉睡去。当然,每个人都有他喜欢的导演和电影风格,但总体而言,我认为,戈达尔是对电影导演创作者更有启发的影人类型。

每年HKIFF都会有一个焦点影人,含有电影放映和名家讲座,其创作心得。今年的影人,是导演郑保瑞。从《狗咬狗》到《智齿》,他继承了香港电影的美学遗产,黑夜中更黑,承受压力,惊人爆发。这些片子,同样很难在大陆影展银幕上看到。尽管血腥暴力并非审查重点关照,但它们还是过于暴力、刺激。

郑保瑞导演新片《命案》也会作为开幕片献映,双开幕片的另一部,是刚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亮过相的许鞍华导演,她转眼又自己拍了一部纪录片《诗》。讲诗人,讲香港,讲香港的诗人在香港,还有其他地方写诗,翻译诗。扫了下人物故事,诗人组合年代感的话,有点七人乐队的意思。

HKIFF也有竞赛单元,关注青年导演作品的火鸟大奖,含括长片、短片和纪录片。正要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去年就已经在火鸟上斩获佳绩。今年的火鸟,包括鹿特丹斩获奖项的《再团圆》,平遥藏龙最佳影片《夜幕将至》,鎷最佳影片《一家子儿咕咕叫》,柯震东当导演的《黑的教育》,黄骥的《石门》……可能陌生,可能挑战。但是,何妨不给自己一个尝鲜的机会呢。

介绍到这里,其实我都感觉是届HKIFF有很多选择,可看。哪怕是周末,假期,或者专门拨出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每年电影节,也是集中看新片的契机,像「隆重首映」,有柏林刚获奖的《红色天空》(港译名《火灼的天空》),我很喜欢佩措尔德的前作《温蒂尼》。「影迷嘉年華」的《晒后假日》(港译名《日麗追憶》),也是不少人希望在大银幕上感受的,一部走心的电影。我个人还会想看《八座山》(港译名《情越八重山》),之前读过原著。登山类的书籍出版物,这两年在大陆也很火,本届还有一部《山》(港译名《靈山的呼喚》)。「大師級」则有蒙吉的《核磁共振》(港译名《仇恨透視》),我的五星力荐。

此外,像「奇幻青春」单元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作者风」的《白塔之光》,无论是专程而来,还是先人一步,也体现了电影节的众多选择。

更多好节目,相信大家都买好票子了,不然就随缘,好心情最是重要。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