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百姓生活 > 正文

金像奖明日揭晓:回顾2014香港电影,出路何在-金像奖明日揭晓:回顾2014香港电影,出路何在

发布日期:2015/12/5 15:06:41 浏览:362

金像奖明日揭晓:回顾2014香港电影,出路何在

腾讯娱乐

2015-04-1809:31
_xGv00_751c877260df2e45ed888a828113e8b6_xGv00_8bf90e9f6692530923241c0f7d2ff352

[摘要]回顾2014年的香港电影,从票房到港片质量,没有起伏,没有变化。自80年代末的整体性衰落一直持续到今天,“香港电影已死”或“香港电影未死”成为老生常谈。香港电影,还有什么可说?

_xGv00_070371e95f9ef2bd940687b0fc999b4f

时长:1'45''

播放:6359

来源:腾讯视频

推荐视频:

正在播放

_xGv00_a5409df5b320cfe42d97132d95fdcc27

腾讯娱乐专稿(文/公元1874策划/三替)

又到一年香港金像奖颁奖时,拿着今年金像奖的这份入围片单,真不知道对于香港,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用在《智取威虎山》里的台词来讲,就是一个字——无语。

回望2014年的香港电影,从整体票房到本土港片质量,没有起伏,没有变化。惊喜?那是万万没有的。失望?好像是有点儿,但更多的,应该是无奈。香港电影工业,从80年代末开始经历整体性的衰落,持续到今天,“香港电影已死”或“香港电影未死”已是老生常谈。

下文是一份2014年香港电影整体的情况综述;同时,它也是一份今年香港金像奖入围片单评述。我们希望在内地电影票房急速膨胀的今天,香港电影、香港金像奖的经验能为我们带来警示,同时,也对曾经辉煌的老港片献上我们的敬意。

第34届香港金像奖提名演员合影

一、2014年香港电影综述

2014年,香港上映了310部电影,总计拿下16.47亿的票房;而其中,港产片上映51部,票房不足4亿;非港产片公映了259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好莱坞制作,单一部《变形金刚4》就近亿元,因而西片则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继续叱咤香港影市。

2014年的票房冠军,是主演的贺岁喜剧《金鸡SSS》,其凭借不俗的明星阵容和“金鸡”品牌的票房号召力,在去年春节档期拿到4130万票房。再到第十名《3D豪情》的1610万,虽然在冠军数字上并无突破,但整体的票房数字却有所提升,至少相对于过去凭借800万票房都可以跻身票房前十的2011年,去年的票房第十名总归是守住了千万的底线,算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今年的香港电影里,惊悚片、三级片和因题材敏感等各种原因而没有在大陆正式公映的电影高达25部,成为历年新高。

二、4个问题带你看清香港电影金像奖

1、香港人还看香港电影吗?

在今年的金像奖里,最佳电影的提名分别是陈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的《香港仔》、的、的以及联合执导的《窃听风云3》。这几部电影亦是整个奖项里的大热门,其中《窃听风云3》虽然在整个系列里凭借最差,但却拿到13个提名,成为榜单上的最大赢家;排在第二位的是《黄金时代》,拿到10个提名;《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8个,《香港仔》5个,《亲爱的》5个,影帝与影后的角逐也基本集中于这几部电影,参演的、、、等演员也都拿到了相应的提名。

和、金鸡百花奖对准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所不同的是,香港电影金像奖一直以港产片作为评选标准。从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杂志主办的第一届开始,金像奖就打上了深深的香港烙印。在评选规则里,需要满足多项要求譬如导演必须是香港人,出品公司里必须有香港电影公司,主创里至少有6名香港工作人员参与等等……所以,香港电影金像奖,其实在这30多年来,都是以表彰香港本地电影人作为主要目的的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创办时,正值港产片崛起,徐克、许鞍华、等导演所引领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也在兴起阶段,新导演为香港电影带来不同于邵氏制作的全新感觉,而金像奖也为推广这些电影,从而让观众知悉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两者相辅相成,在香港电影走向辉煌的道路上锦上添花,一路见证着港产片的繁荣兴盛。因此,在那段时期,金像奖只入选港产片,并不会受到多少质疑。

去年《变4》在香港拿下近亿票房,远超本土冠军《金鸡SSS》

而到了1997香港回归之后,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香港各行各业受到极大冲击,电影产业同样不例外。1992年时,仅凭一人之力便占据年度票房前五所有的席位,在榜单里总计拿下逾2亿港币的票房;而到了回归后,1999年依然有周星驰的两部电影跻身前十,但为首的却只有2985万的票房,连1992年周星驰在榜单里票房最低的《鹿鼎记II神龙教》都不如——这部电影拿到了3658万。而另一部更是创下了周星驰成名后票房最低,只有1914万的票房成绩。

在导演和演员北上或出走好莱坞、盗版下载等侵权行为冲击市场等种种因素的夹击之下,港产片票房每况愈下,虽然时不时有等高票房的电影出现,但大盘却不服往昔,到了2009年时,票房只有880万的《大内密探零零狗》都可以排在年度票房第十位,而冠军只有2465万,整体票房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水准。

是香港人不看电影了吗?并非如此。同样是在2009年里,香港的整体票房却在上升,达到了11.77亿,上映两周的拿到了6532万(最终票房近两亿);去年一部《变形金刚4》,也拿到了9820万的票房,比港片冠军《金鸡SSS》足足多了两倍有余。也就是说,每年的票房都在增长,但好莱坞则远远胜过港产片。这,也是目前香港电影最大的尴尬之处。

2、什么是港片,什么是合拍片?

在这样的情形下,港产片越来越式微,合拍片成为拯救香港影人的救命稻草。2003年颁布的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里,规定了香港与内地合拍的电影可以在内地上映,这比起过去港产片要靠“引进”的方式上映要宽松许多。香港的电影市场已经被好莱坞占据多年,本土市场难以像过去那样满足大众,于是乎,内地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给予了极大的票房空间,令香港电影有了新的出路。不过,这同时也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分裂。

CEPA里虽然对于香港电影有了宽松的政策支持,但合拍片又必须保证主创、尤其是主角必须有内地演员出现,这就导致了港产片里越来越多的内地演员出现。由于内地演员多数从北电、中戏等学校毕业,而香港艺人则以艺员训练班为主,再加上不同的拍片风格——大陆的导演基本师从于前苏联电影体系,而香港则从80年代新浪潮开始,带着一点点好莱坞却更多是洋为中用的本土烙印,所以当两拨演员弄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觉得突兀。这已经与演员本身的演技没有太大关系,例如合拍片刚开始头一年的《无间道II》里的,和《无间道III》里的就是典型案例——两人都是内地优秀的演员,但出现在港产片里,尤其是胡军饰演香港警察,与、和对戏,令人倍觉生硬。

除此之外,香港电影北上还需要面临水土不服的因素。在香港拍惯电影,习惯了本土制作,北上后与截然不同行事风格的班底合作,再加上剧本内容所涉及的内地元素,都会影响过去港产片的风格。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便有了合拍片,但港产片所擅长的黑帮片、恐怖片等片种,想在内地上映依然困难重重,2005年执导的就因为涉及黑帮题材,无法在内地上映,片方不得已,只好改头换面以的片名送审,最后在删减、替换对白甚至找其他导演重拍结局的情况下上映,令杜琪峰生气地说出:“我拍的是《黑社会》,《龙城岁月》不是我的作品!”

拍到了第三部,但“港味”却越来越淡

于是在这种态势下,有导演选择坚守香港,也有导演选择北上,港产片三个字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成了一个尴尬的名词。例如今年提名最佳电影的五部港产片,其中有四部电影背后都有内地资金涌入,《黄金时代》《亲爱的》把故事放在大陆,《窃听风云》由博纳影业和优酷土豆等内地公司投资,甚至描述香港本土故事的《香港仔》(内地片名《人间小团圆》)都有华谊兄弟的身影。真正称得上“血统纯正”的港产片,只有《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一部而已。

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金像奖坚持多年的港产片评选,已经变得有些尴尬。到底“港产片”的定义应该是怎样的?按照目前港产片的评选标准,的和的《一步之遥》甚至都是港产片,但如果真的让这些电影入围金像奖,又显得和其他传统观众认知上的港产片格格不入。金像奖主席曾说过,金像奖是为香港电影打拼的,如果没有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就没有意义了。但如何运用好规则,选出真正让观众觉得是港产片的电影入围金像奖,则需要考验评委会的智慧。

3、为什么合拍片能笑傲群雄?

从2014年的香港电影来看,经过了十年CEPA后合拍片的磨合期,北上和坚守本土的香港导演,都做出了近年来还算不错的成绩表。

首先是北上的“合拍片”导演。从CEPA初期的拍摄《无间道II》开始,再到陈可辛的和等等,十年的时间里,香港导演从最初合拍片的生涩到如今的运用自如,经过了大量的“实战演习”,做出了成绩。今年入围五项金像奖提名的《亲爱的》,是陈可辛的最新作品。这位以《甜蜜蜜》而闻名华语影坛的导演,在这十年时间里拍摄、监制了等多部合拍片,从《中国合伙人》开始,他甚至将故事也彻底内地化,去描述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创始人的发迹史;而此次《亲爱的》更将视角对准内地备受关注的拐卖孩子事件,这部电影不仅赢得逾3亿的票房,早先也在金马奖斩获影后,成为叫好叫座的口碑之作。

从1980年代就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旗手人物的徐克,三十多年来曾多次引领华语电影风潮,拍摄过《倩女幽魂》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佳作,CEPA后也拍摄过多部合拍片如,但票房和口碑均不理想。正当大部分观众感叹曾经的徐老怪才华逝去之时,他在2010年以重新赢得市场和口碑,随后接连推出《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均赢得不俗的票房,直至去年的《智取威虎山》,以内地文革时期的样板戏作为蓝本,讲述东北40年代共产党军队剿灭土匪的经历,一经上映便在不俗口碑推动下夺得逾9亿的票房,跻身内地影史票房前十。

《澳门风云2》勇夺2015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同样和陈可辛、徐克一样,在去年成绩不俗的还有。这位拍摄过上百部电影的导演保持着香港导演累计票房纪录的冠军头衔,但近年来鲜有卖座作品,合拍片里即便和这样的巨星合作,的成绩也不甚理想。直至去年,以他擅长的赌片作为噱头,王晶拍摄了《澳门风云》这部翻炒自己过去作品的动作喜剧,成功赢得近5亿的票房。而今年上映的第二部,更在内地拿到9.7亿的惊艳成绩,刷新了合拍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不过他的电影作品质量一直饱受诟病,因此多年来在金像奖上毫无建树,提名更是不超过10次,唯一一次拿奖,还是《大上海》,而且拿的还是与他没什么关系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由歌神演唱的《定风波》。

除了陈可辛、徐克和王晶三位导演的合拍片成绩斐然之外,去年香港导演里还有这些合拍片值得留意:麦兆辉和庄文强执导的《窃听风云3》、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的《太平轮:乱世浮生》、杜琪峰和的《单身男女2》。这些电影有的是卖座续集(《窃听风云3》),有的是过去港产片罕见的文艺大制作(《黄金时代》),有的是同样罕见的数亿元巨资制作的战争片(《太平轮:乱世浮生》),以及描述当今中港融合之下年轻男女的感情生活(《单身男女2》)。这些电影在票房上各有优劣,但整体来看,均可以代表去年合拍片的种种特点。

而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内地取得不俗的票房的合拍片,在香港则大多备受市场冷遇。《亲爱的》在香港票房只有百余万,《智取威虎山》至今没有上映计划,大破历史票房纪录,比第一集票房足足高出两倍的《澳门风云2》,在香港的票房甚至不如第一集,而像《单身男女2》《窃听风云3》等在内地票房数亿元的电影,在香港的票房也不如前集。这也说明一点:当香港导演北上后逐渐玩转“合拍片”规则时,他们所推出的作品,在香港本土市场对观众却愈发缺少吸引力。

因此,当“港产片”分裂为“合拍片”与“纯港片”的现状出来,也是必然的选择。

4、情色、恐怖才是纯港片的出路?

纯港片是一个和合拍片对应的概念。当合拍片里内地元素越来越多,香港观众抱怨失去原来港片味道的时候,纯港片便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这当中也有爱情喜剧、动作片等港产片赖以成名的片种,例如叶念琛()的一系列爱情片如《我的最爱》等,或者罗守耀执导一系列动作片如等,但近年来大多数纯港片所打出的噱头,都是三级片、恐怖片、黑帮片为主。

2011年,萧若元制作的《3D肉蒲团》以4108万的票房成为港产片年度票房冠军,这部情欲题材的古装电影以3D为噱头,上映后票房一路飘红,甚至吸引内地游客前往香港观看,大破三级片的票房纪录。随后几年内,三级片一直是一个“纯港片”的热门片种,随后的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2014年更有《3D豪情》以1607万的票房杀入票房前十,主演,王晶编剧的《黑色喜剧》《唐伯虎冲上云霄》等也大打情色牌,而吴君如的《金鸡SSS》也打着三级片的擦边球,再加上贺岁档期以及众多明星的客串加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以4128万成为2014年的港产片票房冠军。

在录像带时期,“三级片”便已经是吸引影迷的一个特殊词汇,在内地严苛的电审制度面前,这个绝无可能在大陆上映的片种,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纯港片”与“合拍片”区分的最大标志。

恐怖片也是“纯港片”的一个重要类别,这同样也是因为内地电审制度不能出现鬼神、僵尸,这使得如《僵尸先生》等脍炙人口的恐怖片类型都无法在内地上映,所以纯港片便多数以此为题。2013年,执导的《僵尸》结合过去港产片的僵尸题材和新世代日式恐怖于一身,赢得不俗评价和票房成绩;而2014年里,执导、和主演的《魔警》、张家辉自导自演的《盂兰神功》、司徒法正主演的《尸骸之路》、邱礼涛执导的《》、陈翊恒执导的、主演的《恐怖在线》、钱人豪执导的《尸城》等惊悚片也纷纷涌现,其中《魔警》和《盂兰神功》都取得了逾千万的票房成绩。

《那夜凌晨》是2014年香港电影的代笔作之一

2014年最值得一提的港产恐怖片,则是《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本片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一夜之间香港700万居民全部消失,只剩下一架夜间小巴上的17名旅客,随后这群旅客在空无一人却危机四伏的香港街头小巷里寻找事件真相的惊悚过程。拍摄本片的陈果,自1997年的后,多年来浸淫独立制作,未曾北上执导合拍片,因而成为坚守本土的香港导演代表(讽刺的是他曾在2009年联合等导演拍摄以宣传城市为题的短片集,但却未能上映)。这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是其阔别香港影坛十年后的新作,又有着强烈现实隐喻,电影更在海报上打出“还我香港”的旗号。本片赢得了港人共鸣,在去年4月拿下2130万的票房,更入围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今年《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正在筹拍下集,张家辉的第二部自导自演作品《陀地驱魔人》同样是鬼片题材。从去年恐怖片的成绩来看,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里,纯港片都会以恐怖片作为热门片种。

其实,除了三级片和恐怖片之外,关注香港社会的剧情片也是一个纯港片的选择。

被誉为香江才子的陶杰自编自导的《爱·寻·迷》,是去年年初上映的一部文艺片。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小学时候的死党多年后在Facebook上重遇后所发生三段故事:一个金融才俊爱上政客的妻子,穷讲师被大陆来的女留学生爱上,发型师和离婚富太太的情欲,均扣紧当下香港的社会现状。虽然本片上映后评价褒贬不一,但从电影本身的气质而言,则是典型的作者型电影,有着导演个性化的风格,值得影迷留意。

入围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的《点对点》,是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一个从多伦多回流至香港的艺术家,与从长春来到香港当普通话老师的女孩的奇缘。本片去年年底上映后赢得不俗的评价,入围了金像奖两个提名。

去年本土制作的社会题材里最为热门的,要属)和主演的。在这部电影里,导演邱礼涛把视角对准未成年少女的卖淫行为,题材剑走偏锋,充满噱头和话题性,其批判社会的残酷现实赢得不少好评,上映后票房近两千万,更让女主角蔡卓妍入围金像奖影后。

这类以香港本土故事为主的电影,由于在演员上难以安排内地演员加盟(除非剧情需要),在题材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再加上容易触碰内地敏感的电审制度,因此极难以合拍片的形式制作,所以也是纯港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结:港产片在坚持与分裂里前行

2015年,是香港回归的第18年,CEPA签署第12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内地电影市场从一年不足5亿的票房,一跃成为一年制作电影超过六百部、年产票房逾300亿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在这当中,合拍片也已经成为了电影市场不容忽视的中流砥柱。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开始北上,进入合拍片的大潮当中。

香港导演曾经预言,未来港产片会彻底消亡,而随之合拍片也不复存在,只会留下“华语电影”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喜欢看港片的影迷而言,之所以会怀念“港产片”,大概还是喜欢当中浓浓的港味。变成合拍片了,多多少少,总是会觉得失去了那种味道。内地的港片影迷这样想,香港本土的观众自然感触更加浓烈。

因此,在合拍片票房高歌猛进的当下,坚守本土的纯港片制作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支持,似乎并不意外,背后的原因也呼之欲出。港产片,也在这种坚持与分裂里,巍然前行。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在合拍片会必然成为绝对主流的市场里,合拍片导演在大陆市场站稳脚跟后,也会逐渐调整策略,最终制作出在大陆和香港同样受欢迎的电影,纯港片也能依靠本身所展现的香港魅力,吸引内地同样对此感兴趣的影迷。不过,如何去弥补这种分裂所带来的鸿沟,则是交给香港电影人的一张复杂考卷。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百姓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