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旅游景点 > 正文

德国强租青岛99年,欲打造成“北方香港”,为何计划破产了?

发布日期:2023/10/10 20:06:43 浏览:71

化渗透,1909年德国与清政府合资在青岛开办德华大学,此为德国在远东建设的最大的海外大学,比香港大学还早一年。

一战中德国战败,德华大学停办,大量师资汇聚到上海的另一处德国教育机构同济医学堂,最终形成如今的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土木工程更是从德华大学整体接收后才设立的。

除此之外,德国人在青岛投资建立的啤酒厂发展成如今的青岛啤酒,在四方修建的四方铁路工厂,是如今中车青岛四方(占据国内高铁市场的50)的前身。

至1910年,胶澳租借地人口增至16万。中国最早的长途汽车、最早的矿泉水厂、最早的汽车公路、华北最大的造船厂均出现在青岛的土地上。

同年香港人口43万,但此时香港已开埠近70年。如果同样以开埠12年的时间跨度计算,1854年的香港人口仅6万人。

到1910年,青岛在经济、人口规模上与日本控制的旅大租借地相近,但高于英国的威海卫租借地和法国的广州湾租借地。

三、卧榻之旁

青岛靠近当时被日本控制的朝鲜半岛和大连,德国在青岛的大量投入被日本看在眼里,德国凭借青岛港和胶济铁路从山东掠夺的大量财富让日本垂涎欲滴。

▲日本崛起

到20世纪初,德国为获取更多的势力范围,不惜与英国展开军备竞赛。而法国与德国则是世仇,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势让俄国倒向法国。列强最终形成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俄国与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烈博弈,在俄国的支持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相继从奥斯曼帝国手中独立并沦为俄国势力范围,奥匈帝国则吞并了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地区(塞尔维亚人居多)。

▲大战前夜

列强博弈的同时,腐朽的清王朝在1912年倒台。新成立的北洋政府承认了列强的在华特权,1912年曾担任过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到访青岛,青岛的城市建设令其印象深刻,他表示“青岛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

1914年7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与德国相距万里,离日本却近在咫尺,日本决定借德国陷入欧洲战场之机夺取胶州湾。

日本在1902年就与英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日本借此宣称自己有义务协助英国。1914年8月15日,日本要求德国在1个月内撤离并将胶州湾交给日本,再由日本“还给”中国。

德国无视了日本的最后通牒,日本在8月23日对德宣战,2天后又对奥匈帝国宣战。

青岛经过德国十余年的建设,不仅商贸发达,更有完备的陆防、海防体系。当时的德国海军(131万吨)是仅次于英国(271万吨)的全球第二大海军,除了保卫德国本土的公海舰队,青岛驻扎着当时德国唯一的一支海外舰队——东亚舰队。

除了海军力量,德国在青岛修建了5座海防炮台与4座陆防炮台,临时炮台12座,另有多座步兵堡垒群之间通过战壕相连。

青岛的德军经过紧急扩编人数达到4900人,如此的防卫力量让日本不敢小觑。宣战后日本在国内调集力量,意图通过兵力优势夺取青岛。

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惧怕日本的威胁,竟然宣布中立。日本以大量老式军舰和部分主力舰组织起第二舰队,于8月27日开始封锁青岛。日本陆军集结5.2万兵力,形成对德国的11:1的兵力比。

9月2日,日军先头部队2.9万人从山东半岛北部的龙口登陆,意图避开火力密集的青岛沿海,从青岛北侧偷袭德军。另一支日军1.2万人在胶澳租借地东侧的仰口(今青岛崂山仰口湾)登陆。与日本有同盟条约的英国也派出一千余人的陆军和数艘军舰参加战斗。

▲日军进攻胶澳

日军进攻前,德国东亚舰队主力突围而出,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不断袭击同盟国商船,最后被英国海军消灭在南美的福克兰群岛。

▲德国东亚舰队覆灭

至11月初,日英联军逐步推进到青岛市区外围。驻防德军的炮弹消耗殆尽,无力抵挡日军的总攻。德国人炸毁了城内的油库、发电厂和港口、军事设施,残余军舰被德军自沉在胶州湾(部分军舰至今仍在胶州湾海底)。

德国总督麦维德在1914年11月7日签署投降条约,日军接管胶澳租借地及胶济铁路。11月14日,数千名德军战俘被分批运往日本,这一天恰好是德国强占胶州湾17年的日子。

▲德日双方参战陆军部队

日本占领青岛后,实行了与德国迥异的殖民策略,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国情造成的。青岛与德国相隔万里,被德国看成重点打造的远东桥头堡。对于日本来说,自己本就位于东亚,且岛国的环境让其拥有大量港口。

旅大租借地是日本1905年从俄国手中夺取的,该地被当做日本进军中国东北的重要跳板,因而受到日本的额外关注。

但青岛只被日本当做掠夺山东资源的一个基地,青岛在日本地缘布局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日本废除了一大批德国颁布的法令,在青岛强行实行军管。日本将德制的火炮、船坞甚至马路上的灯泡运回本土。青岛正常的港口贸易大受影响,反倒是鸦片烟土的进口占到日本殖民当局收入的70以上,大量鸦片流入内地,荼毒中国百姓。

德国在1910年制定的又一城市规划,计划青岛市区向北发展,总面积从20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日本夺取胶州湾后,虽然城市整体发展方向没有变,但日本缺乏对城市精细规划的投入,向北发展的城区道路。

特别是德占时期青岛的德国人始终未超过2000人(不含驻军)。日占后,青岛的日本移民迅速从1914年的200余人增长至1922年的2.4万人,一度占到青岛市区人口的近30。日本占当时青岛房产投资总额的83,出现大量日人聚集的街区,日本企图借此长期霸占青岛。

日占时期青岛城市发展几无亮点,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大量日资纺织企业进入青岛,为日后“上青天”三大纺织业基地的鼎立奠定基础。

日本打着替中国收回青岛的旗号强占中国领土,特别是中国1917年加入一战并成为战胜国的一员。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斥责了日本夺占山东的荒谬言论,要求日本归还青岛。日本凭借大国地位拒不归还,最终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在巨大的民意压力下,北洋政府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日本依旧占据青岛和胶济铁路。

为填补《凡尔赛条约》留下的空白区域,1921年美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商讨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

美国为了约束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取回胶州湾。经过数十轮谈判,日本最终同意交还胶州湾,胶济铁路由北洋政府赎买,铁路沿线矿山企业中日合办。毕竟对于日本来说,通过大连来经营其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才是首要任务,青岛并非日本的核心关注点。

虽然收回的并不彻底,但中国仍在1922年12月10日收回了被德日侵略者霸占了25年的青岛,青岛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

四、海浪回声

回归后的青岛在经济与山东深度绑定,但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青岛在政治上独立于山东之外。北洋政府在原胶澳租借地设立胶澳商埠,类似于今日的特别行政区,商埠首府是青岛市。当时商埠类一级行政区全国仅此一例(不含地方军阀私设)。

1927年北伐战争后,北洋政府被国民政府取代。至1929年原胶澳租借地(胶澳商埠)全境才被称为青岛特别市,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即院辖市(类似于今日的直辖市)。当时除青岛外还有南京、上海、北平、天津这四座院辖市。战乱只在短时间内影响青岛,风浪平息后,青岛仍在持续吸纳周边地区的劳动力。

到30年代,青岛城市规模及人口、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综合实力位居当时全国前五位,也是仅次于大连的北方第二大港口。青岛城市地位的提升,得益于德占时期城市基建的建设。以即墨、胶州方言为核心,融入周边方言及少量德语、日语借词的青岛话在40年代最终形成。

德国人虽然早已离开青岛,但德国在一战后立即申请在青岛设立领事馆。考虑到德国已无法霸占青岛,外加中德经济合作的需要,北洋政府批准了德国的要求。一些德国商人返回青岛,虽然他们此时已失去了在欺压在中国民众头上作威作福的本钱。

当年德国的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青岛市区东部原来德国规划的近郊别墅区,最终在30年代形成洋房遍地的八大关。

市区内一些地块也获得了德国资金的投入,例如曾长时间作为青岛最高建筑物,如今依旧是青岛旅游打卡点的圣弥额尔大教堂。

但德国失去青岛的管制权后,德国的经济影响其实已经在青岛式微。

抗战爆发后,日本于1938年再度占领青岛,这期间青岛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美军登陆青岛,与国民政府一同在德占时期修建的青岛跑马场(与上海跑马场、香港跑马地并称远东三大跑马场)接受日军投降。

青岛继续作为国民政府设立的12个院辖市之一,但青岛同时也沦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基地,一度驻有大量军队及航母。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青岛的军事价值不断提升。因为有美国海军驻扎,当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并解放南京时,青岛直到6月2日才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青岛被划入山东,失去了直辖市地位。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全国大部分省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省会,山东大学等机构从青岛迁往济南。

▲区划调整

德国占领胶州湾前,青岛地区长期属即墨县管辖。1958年后,青岛周边的即墨、胶州、胶南、相继划入青岛。

60-70年代,山东行政区划调整频繁,青岛城区与崂山、即墨、胶州、胶南几度分和。到1983年,除即墨等县,平度、莱西划入青岛,青岛的城市版图最终在80年代奠定。

▲青岛行政区划

改革开放后,青岛凭借沿海的地理优势及铁路港口的硬件配套,先后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青岛吹响了东进的号角,曾经田垄遍地的乡村变成了高楼座座的现代化街区。

到1992年,青岛下辖的所有县均升级为县级市,青岛由此成为中国首个全域“双市级”城市。

截至2022年,青岛人口超过1000万(市区740万)、经济总量1.4万亿元,是仅次于京津的“中国北方第三城”。青岛老城区仍有大量德占时期修建的老建筑,德占时期产生的红瓦绿树街区、啤酒、海水浴场仍是青岛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回顾青岛仅百余年的城市历史,德国的殖民入侵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德国人对中国居民的压榨、对山东资源的掠夺是无法否认的。

中国人民为收回被列强侵占的青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那用血书写就得“还我青岛”是一个民族震彻的呐喊,五四精神也永远浸润着青岛的城市灵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德国让凭借自身力量难以近代化的胶州湾地区获得了嬗变的机会,巨额资金和技术投入为青岛的现代化提供了原始动力,就此打开了青岛城市腾飞的大门。

德国在青岛短短17年的存在,却给这个城市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发展基础。青岛的老城区内,那些错落分布在老街旁的德式建筑记录着青岛曾经动荡起伏的近代岁月。

相较之下,英法控制的威海、广州湾却投入甚少,两座城市在近代的发展速度也远落后于青岛。

进入21世纪,青岛开发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如今这里是国家级新区,经济总量位居山东县区级首位。

当年德国人选定的建城原点仍在不断向外扩展,欧陆风格的青岛老城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基底。

▲青岛城市的扩张

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镌刻在青岛的城市血脉中,向海而生的青岛已瞄准新的发展方向,向现代化海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不断迈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碧落清遥,编辑:Thomas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 “五一”假期香港旅游市场活力迸发05-13

    来源时间为:2024-05-09游客在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游览。新华社记者陈铎摄“五一”假期,香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内地旅客,旅游市场活力迸发。5月1日至5日,……

  • 美团也要学山姆05-13

    来源时间为:2024-05-11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 香港旅游焕发新活力05-11

    来源时间为:2024-04-21图③:近日,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香港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图为“雪龙2……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