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旅游景点 > 正文

李嘉诚究竟为何离开香港数据说话

发布日期:2017/2/23 15:49:34 浏览:1014

他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占到了全港的1/7,占据香港70零售市场份额的百佳超市同样属于他的资产,香港有近一半的港口生意也都是他的。借助这次重组,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将成为拥有1.7亿平呎(1579万平方米)土地储备、1.46万间酒店房间权益的香港最大房地产公司。

没有一个商人像李嘉诚那样,对于香港是如此重要。

他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占到了全港的1/7,占据香港70零售市场份额的百佳超市同样属于他的资产,香港有近一半的港口生意也都是他的。

所以,当这个“香港梦”的代表决定要把公司注册地迁出香港,同时把他推上首富位置的两家实体公司和联合重组时,这当然要引起全港商界甚至整个香港社会的震动。

十几天前的1月9日下午4点,在6个月的秘密谈判之后,由李嘉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简称“和黄”)联合公布重大重组方案:

新成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将接手长实及和黄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能源和电讯业务的运营及投资;新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长地”)将持有长实及和黄在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所有房地产业务。

新的长和与长地公司,将选择以离岸注册闻名的英属开曼群岛作为注册地,原先注册于香港的长实及和黄将被注销。重组计划完成后,新成立的“长和”及“长地”将重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预计将在2015年年中完成所有工作。

简单来说,经过这次重组,多年来支撑李嘉诚首富地位的“长和系”将成为两家主营业务严格区分的新公司。而震动全港的点则在于,这个与香港一道繁华起来,几乎没错过任何一次香港大发展机会的公司理论上已经不再属于香港。

尽管在公布这一决定后,已经87岁的李嘉诚依然笑眯眯地对在场记者说:“总之一定好,你就信我啦!”但之前他多次强调的“绝不迁册”承诺最终还是被打破了。

李嘉诚名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差不多浓缩了香港的商业发展史,它没错过任何一次香港发展的好机会

香港中环,造型方正的长江中心就在贝聿铭设计的著名的中银大厦旁边,自1999年落成以来,这里就是李嘉诚帝国的心脏所在。每个工作日上午,这里都会迎来数千位员工,和听过新闻、打过后一定会来上班的李嘉诚。

60多年前创业时,李嘉诚的办公条件远不如现在。1950年,他在港岛东侧的工业区筲箕湾租用了一片厂房,创办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当时香港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塑料花。

战后全球范围内的中产阶级崛起,精神需求简单而且粗鄙,塑料花在1950年代流行起来。香港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港口地位,让香港成为制造业中心,李嘉诚抓住了这次机会,在十年时间内便完成了千万的原始资本积累,成为了闻名香港的“塑料花大王”。

1960年代来了。香港经济还在英资洋行主导之下,他们依靠传统的港口和对外贸易,大规模影响本地商业活动。从北角、观塘等工业区走出的华人创业者,则在那时看到了香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间的根本矛盾,也看到了工业与贸易累积出的大量财富。

一夜之间,地产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买入第一块地皮,成立长江实业。在其成功运作下,1972年,长江实业在成功上市,现在它的股票代码是00001。

而现在依旧被香港人津津乐道的,是李嘉诚在1979年的一次并购案:他以“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手法,用长江实业帐下6.39亿港元的资产,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控股权,成为第一个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同时,又通过收购黄埔船坞公司,把货运业务并入了和黄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进一步壮大了他的港口生意。

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运输体系的成熟让全球货运量巨增。香港在东亚地区的优越位置和中国内地需求开始启动,让和记黄埔迅速成为李嘉诚财富帝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经过30多年的重组、并购和业务扩展,和记黄埔的主营业务除地产和港口航运外,还发展出了零售、能源和基础建设等领域,目前营收中一半以上来自欧洲的海外业务。

现在,长和系已经是拥有众多子公司的两家,业务遍及全球52个国家,雇员总数约28万名。根据其2013年财报,仅在香港上市的部分,总市值就高达10230亿港元。

李嘉诚被称为“超人”是名至实归,每一步都看得到他的精准判断力

过去半个世纪,李嘉诚在进入房地产、能源、零售、互联网、乃至航空领域的时机上,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他的个人财富得以急剧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下图中,我们列出了长和系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的业务扩张和变化。可以,除了依仗判断力多次对资产进行精准的低买高卖之外,对于电信、互联网等领域,甚至是房地产,李嘉诚都是依靠强大的现金流长期支撑,经营较长时间方见回报。

李嘉诚的实体运营和资本运作实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资本运作为实体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可以在经济衰退时并购和囤积,从容不迫地等待经济复苏,从而将资产沽得心仪的价格;另一方面,实体运营产生了丰厚的盈利和现金流,又为其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提供了声誉的支撑和良好的远景,便利其大规模融资。

以房地产为例:数据表明,和记黄埔的资产负债率从未超过60,长江实业更是低于20,而内地的房地产企业这一数字往往在70以上,李嘉诚在财务上的谨慎、以及现金流的充足可见一斑。

而连接李嘉诚资本运作和实体运营很重要的一环,便是其资产拆分和售卖技巧。通过剔除盈利微小且丧失潜力的产业,纳入当前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但富含前景的产业,将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集团的现金流充裕、分拆和处置后的企业又有了自由裁量空间,形成良性发展。

以电信业为例:在和黄旗下3G业务亏损的2000-2009年,“长和系”旗下的关联公司被拆分、出售多达9次,所得资金超过千亿港元,支撑这一超前概念延续到了真正意义上的3G时代。

由于这些原因,李嘉诚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香港首富的地位,也不奇怪了。

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为何被当做了“香港梦”的代表?

在前文中我们曾经提到,李嘉诚的第一桶金来自利润率较高的塑料花。其实,囿于城市空间,香港的制造业无论如何发展,在国际平台上都还是小打小闹。但作为自由港的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则是当时整体发展都较为落后的亚地区所罕见的。

回过头来看当时被李嘉诚收购的和记黄埔港口业务:即使是现在,香港国际货柜码头依然是全球最繁忙的独立货柜码头经营商之一;和记黄埔港口的业务范围则覆盖了整个物流供应链,机场、铁路、船舶修理等运输及物流相关服务,遍布亚、非、欧、美四个大洲。

1960年代中叶,香港社会恢复稳定,房地产价格水涨船高。李嘉诚将先前廉价收购的房产和土地高价抛售,转而购买更多有开发潜力的地皮,兴建楼宇。到1970年代初,李嘉诚已经拥有630万平呎(58.53万平方米)的楼宇面积,出租物业35万平呎(3.25万平方米),每年仅租金就能赚取400万港币。

到了1980年代及以后,香港社会整体福利向好,基础设施如水、电、煤、通信,以及零售等行业的需求都有了较大缺口。长和系内成立和记电讯公司、收购香港电灯股份,以及海外能源领域并购案的最重要一步——收购加拿大赫斯基能源的部分股权,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的。这也为他在1990-2000年代大举进入欧洲业务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李嘉诚的投资方向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大量抛售商业地产项目的同时,通过旗下的维港投资,将目光聚焦在了创新科技这一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线广告和新媒体等,都是他觉得在未来颇具潜力的领域。

但即使香港人一次次在李嘉诚抛售资产、或大手笔向海外投资时产生其“逃离香港”的担心,李家目前在香港依然保持着惊人的渗透率:

房地产领域,李嘉诚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占到了全港的1/7;和黄至今在香港葵涌港拥有12个泊位,处理港口近一半的集装箱;以香港为中心,屈臣氏在亚洲总共拥有超过1万家店铺,其子品牌百佳超市占据了全港70的零售超市份额;电子品零售方面,丰泽电器也是香港市场份额最大的电器连锁店;和黄旗下的3集团不仅在欧洲十分活跃,也是香港的主要电信及移动通讯营业商之一;如果加上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所拥有的(PCCW),市场份额将更为庞大。香港近几年经济发展迟缓,李嘉诚其实早有退意

在1997年回归之际,香港的人均已经达到了25000,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先后遭遇了风暴、SARS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

而在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近年来的表现则明显更为突出。2003-2013年间,其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6,远超香港同期的4,GDP更是在2010年超越了香港。

宏观层面的疲软,也直接影响了长和系核心业务中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房地产、航运和零售业。

房地产方面,由于大量内地资金涌入,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香港房地产目前已经运行在历史最高位,楼价高到了几乎难以负担的水平。虽然通过公屋制度等制度保障了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但位于夹心层的工薪阶层则难以享受相关福利;

航运方面,香港在2005年失去了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的地位,在新加坡和上海之后位居第三。到了2014年,香港又被比邻的深圳赶超,其作为世界最繁忙港口的地位已经一去不返;

零售业方面,在自由行逐渐放宽、访港旅客数量与日俱增的背景下,香港零售业销售额整体仍在上涨,但本地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被逐渐压缩。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也进一步限制了消费欲望。

而在2003-2013这十年间,李嘉诚拆售套现的活动也日益频繁。十年间,仅和记黄埔就进行了65笔重大的投资收购和出售拆分事项,其中发生在发达国家的40笔交易中,80为收购,在本港及大陆的交易则多为出售资产。

统计不同地区的交易金额,则可更直观地观察到“长和系”近10年的资产转移:十年间,长和系在发达地区的并购总额高达1995亿港币,远远超过在香港及发展中地区并购总和。香港对于李嘉诚的财富增值作用,也显得越来越小。

重组当然还是为了好做生意,只是香港对于生意来说不那么重要了

李嘉诚将此次重组形容为“长和系”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认为合并重组有利于消除控股公司折让,释放公司实际价值,简化股权架构,解决业务重叠问题。重组后,两家公司的架构将更加精简,投资的灵活度和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1月12日援引李嘉诚在新闻发布会的说法称,“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为了做生意方便”,重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平衡风险,以及可更灵活向股东分派股息。碍于香港公司法条例,实物股票分派方面会有限制,只有在开曼群岛注册,才可完成此次重组。

而从近年来长和系的一些投资动作来看,重组之后,经营非地产业务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所获得的港口、能源、电信、互联网等业务,似乎将是比房地产更具投资潜力的部分。

借助这次重组,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将成为拥有1.7亿平呎(1579万平方米)土地储备、1.46万间酒店房间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04-29

    博洛尼广佛经销商被指卷款千万跑路,公安和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伊丽莎白雅顿:“两杯奶茶钱”可买全套产品,有关部门:违规宣传,罚款两万|消费者报告上海光博士医美被投诉……

  • 翻山阅海“走读”深港两地“驴友”跨境徒步日渐火热04-26

    来源时间为:2024-04-25(深圳特区报记者吴孟菲)“真的很荣幸,能够来参加这次深港徒步活动。深圳的鲲鹏径相比香港著名的麦理浩径要更长,走在这里除了能充分感……

  • 香港邮轮赴越南旅游团纠纷业界促越方查事由真伪04-23

    中新网2月9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触发香港邮轮旅行团纠纷的越南下龙湾沉船事件,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昨日(8日)表示,已要求越南驻港总领事馆核实当时是否真的……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