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企业单位 > 正文

百年传奇:香港利丰集团!

发布日期:2017/7/6 11:09:06 浏览:1422

香港利丰集团总裁

翻开三月初的《福布斯》(Forbes)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有一对兄弟富豪同时挤入前五百大,这是两岸三地华人中,唯一靠自己打拚而致富的兄弟档。

自赚财富,兄弟同列名五百大富豪!

在落日行业中,打造日不落帝国

他们是冯国经、冯国纶。这对兄弟的传奇,从一个英文单字看出。《福布斯》杂志注解台湾首富蔡宏图的财富来源,是“继承”。但同样是大家族后代,《福布斯》注解冯家兄弟的财富来源是“自赚”(self-made)。

冯家兄弟是百年利丰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利丰,就是当年把“圆珠笔”引入中国,并且命名的贸易公司。而且,还把藤制摇篮从东方送到英国皇宫,给婴孩时期的查理斯王子使用。今天遍布全球的迪斯尼卡通布偶、到年轻人身上穿的Levi's牛仔外套……,都由他们发包制作。

市值超过一百四十亿美元、员工来自四十一国的利丰是全球最大民生消费品采购贸易商。哈佛管理学院四度将他们的经商之道列为教案,让全球的MBA学子在最高学术殿堂讨论。《远东经济评论》喻为“亚洲最有头脑的商人”。

因为,这对兄弟将接手的一家“夕阳公司”,而今变成“日不落帝国”。他们改写全球的贸易产业史,让家族横渡百年。

三月十七日,《商业周刊》采访团队,来到香港长沙湾道八百八十八号,专访利丰第三代掌门人冯国经、冯国纶两兄弟。这对被《时代》(Time)杂志列为亚洲六十年来的英雄人物,榜上没有蒋经国、李登辉,但是在《时代》杂志的眼中,两兄弟的影响力更胜于一国领袖。走进总部大楼的十一楼,送茶水的阿嬷,身着白色唐装,茶盘一落,端上的青花瓷茶杯,杯盘盖,手工描绘着花边楼宇,古朴的写上“Li&FungLimited”、“Established一九零六”。他们家族,开始于一九零六年。

人称Victor的冯国经,是利丰集团主席。见到我们,主动由办公室走到接待室门口迎宾,厚实手掌满满一握,声如洪钟的自我介绍,“我是冯国经!请多指教。”他的“经”,浓浓的香港腔,刻意咬字,听来如同“劲”。整个人精神奕奕,圆头大耳。

弟弟冯国纶是集团董事总经理,人称William。在父亲遗照前面拍照时,两位年过六十男人,顾不得别人在场,哥哥忍不住伸手帮弟弟整理衣领上的利丰别针,试了一次,不够好,两人讲了几句广东话,又再试第二次,直到满意为止。哥哥是哈佛商业经济学博士、弟弟是哈佛大学MBA,就在这对“哈佛兄弟”的手中,一个快被黑夜啃噬的太阳,竟被高高的抛回天空上!

故事的转折,在一九七二年。

母亲电召,割舍在美成就……

哈佛兄弟返港接手黑手事业

那年,二十三岁的冯国纶刚拿到哈佛MBA学位。拥有哈佛商业经济学博士的冯国经,已经是哈佛大学副教授。但是,母亲的一通电话打乱了他们的人生算盘:“你们再不回来帮助爸爸,他就要累死了。”他的父亲已经六十一岁,又身兼立法会及市政局工作,分身乏术。母亲一通通电话催促。

在采访中,回想三十多年的那一刻,冯国纶苦笑:“老实说,一点都不愿意……。”

美国标准普尔(S&P)五百家企业CEO,有9是哈佛MBA,高居所有名校之冠。有哪位哈佛MBA毕业后愿意去管摺塑胶花的工人、困在纺织厂?他们是一群被训练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好手,却要被叫回去蹲古井。然而,有选择的馀地吗?两年后,他的哥哥也放弃人人称羨的哈佛头衔。冯国经用国语一字一句说出:“回家,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挑战。”

冯国经二十五岁就拿到博士,很快取得全职副教授教职,在全球菁英荟萃的学术巨塔,是天才的纪录。摩根大通(JPMorgan)台湾区总裁钱国维说:“念哈佛MBA没什么了不起,但要当上哈佛教授,这可是进入全球最高的学术殿堂!”回家这条路,冯国经挣扎了四年,还是妥协。

回到香港,贸易商的角色江河日下,包括百年洋行。在他爷爷广州开洋行的年代,贸易业是旭日,能说英语是有核心能耐的稀有人才,就能垄断资讯落差,周旋于外国人间赚厚利。即便到利丰在香港发展的三○年代,“飞机没有,什么也没有,客人每每要坐一个多月的火船才到。”贸易商仍具有关键位子。

但是,“现在不同了,客人乘飞机,说不定明天就突然出现,看看你在干什么。从前顶多打电报,拥有自己用的密码。现在连传真也落后,要用e-mail。”这是他父亲一九九二年接受访问时谈及贸易业的变迁。

当会说英文的人满街跑,客人一天内就能飞到世界任何角落。大公司自己成立进出口部门。贸易商还有什么价值?没有能力改变的贸易商一个个被淘汰。太阳会东升,也要西下。

变局中,贸易商能发展出什么新价值?在冯氏兄弟出版的新书中,谈到他们的摸索。

革除积弊,如拿刀砍自己人……

一场股权战争让亲族恩断义绝

利丰的会议室桌上,摆了一幅中国的地形图,上头清楚标示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智慧。

这条古老中国的经商路线,当时,驮着丝绸、瓷器和各种商品的骆驼和马匹,必须横越蜿蜒的山谷,翻过无数的山岭,走过浩瀚沙漠中无数的绿洲,才能前往西方世界。

但在现代世界,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搭盖一座机场,即使距离遥远也显得不再重要。即时的资讯、快速的货运,让山脉和峡谷不再是最大的障碍。然而,新的商业板块正在成形,国与国、区域与区域间的贸易协定,才是“新山岳”。现代商人必须了解这些新出现的丝路,以及背后塑造它们的力量。

利丰必须现代化。然而,往内看,一家员工百多人的老企业,几乎没人拥有大学学历。而且,收贿严重。有一次,他的堂兄弟冯国础与公司夥计去工厂验货,走得太快,夥计来不及向厂商通报他“太子爷”的身分,厂商把钱给错对象,竟然一个劲的往冯国础身上塞钱。收取回扣越来越严重,家族想大肆改革,遭到严峻阻力,竟有十五位员工联手丢辞呈。

不止如此,会计帐的层次只能做出营业额、损益。

于是,从一九七二年到九二年,他们臥薪尝胆二十年,展开整顿。从公司基础工程的建置、优秀人才的引入,以及最受争议的股权集中。

改革必须有实权与犒赏。利丰家族到了第三代,股权已经分散到三十五位堂兄弟姊妹,家族间的矛盾不断,两兄弟没有关键的股权。然而,利丰三代家传,股权为什么要集中给冯家兄弟?改革者与被改革者之间,存在很深的芥蒂,在亲族的眼中,两兄弟出国喝了洋墨水竟然回家拿刀砍自己人。

一九八八年,冯家从第二代、第三代移师美国波士顿,召开家族会议。结果,发生尖锐分歧。也是董事成员的叔叔极力反对。尽管如此,家族成员还是形成将股权卖给冯家兄弟的协议。

这个家族分裂的过往,是一页惊心动魄的历史,直到多年后,冯家兄弟的堂姊冯雪生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们和冯国经一家已没有关系了,总之老死亦不相往来,行街见到面都当见不到。他们读哈佛的要够狠,当年他们吞占利丰,是处心积虑的。”

在《百年利丰》一书写着“从利丰的长远发展看,当年如果没有私有化(股权集中),利丰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此书的作者、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冯邦彦指出,当股权与经营权结合后,“就好像回到创业的第一代一样。”之后,原本兄弟俩手中的股权从不及两成,提升到四成以上,成为冯家第三代的真正接班人。

不止如此,臥薪尝胆二十年,在引入优秀人才的摸索过程,还吃上官司。

为了建立新管理团队,兄弟两人需才孔急,以重酬延揽人才,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异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黄子奇。这位曾在英、美两国接受教育,担任过香港邮政署长,退休后,进入利丰担任董事总经理及附属公司董事。一九九四年,弃官从商的黄子奇,因不满冯国经“未履行事前承诺支付的相关薪金与福利”,告上法院,一度与冯国经对簿公堂,最后,利丰败诉,赔偿黄子奇港币九十万元。

然而跌跌撞撞中,他们摸索到如何建立起一套现代的奖酬制度,延揽优秀人才愿意进入夕阳产业。后来小约翰韦恩制度就延续这个精神。

经过二十年蹲马步,利丰建置成为一家现代化公司,迈入起飞期,他们重新在香港证交所上市。冯家兄弟启动一连串的“三年计划”(详见第一百五十六页“贸易巨人的下一步”),与三十五次的成功并购,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商,蜕变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一九九四年,对兄弟两人是难熬,也关键。难熬的是,他们的父亲冯汉柱过世。但也在这一年,兄弟两人蓄积二十年的实力,开始展现。

父亲过世,最艰难关键的一年……

臥薪尝胆二十年,吃下大敌进军国际

关键第一役,就是并购当时在香港的头号敌人:英之杰(Inchcape)采购部门。

英之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英资洋行,总部设于伦敦,曾经,它是市场老大,利丰是老二。后来,不但营业额被利丰追赶过去。一九九五年,英之杰的采购部门也被利丰并购。

这是高难度的一役,因为利丰“收购一家规模与他一样大的公司”,好比“大象吞大象”。结果,磨合的非常快,并购空前成功,利丰扩张将近一倍,营业额达到港币一百亿元规模。员工数增为两千人,从一个区域贸易商,变身为在十八个国家拥有据点,连结两千个供应商的跨国企业。他们一直打不进去的欧洲市场,也成功接收。而原本预估客户会流失两、三成,结果一个也没流失。这起经验,让利丰第一次被写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案,一九九六年,两兄弟更因此被美国《商业週刊》(BusinessWeek)列为“全球最佳二十五大经理人”。

臥薪尝胆二十年,利丰发展出新贸易商的价值,打下全球供应链整合的基础。再透过十五年间的三十五次并购,将“全球供应链”价值发展到极致。太阳不再西沉,回到日正当中。

这是一个虚拟帝国。现在的利丰,既无工厂、也无针线,更没有直接聘用任何一名生产线工人,但它却构筑一个既广且深的网络,这个网络囊括了全球四大洲、四十一个国家、超过一万家的工厂。在这个网络中,全球有超过两百万人为它工作。

拥抱改变,启动三十五场并购……

一万家虚拟工厂、遍布四十一国

当客户向利丰下单时,他们可以在这网络中,迅速找到最适合的生产者,组织出一座“虚拟工厂”。每天,它要处理一千张订单,每张订单的商品都不一样,每张订单都自成一间虚拟工厂。你可以说,这是一家贸易公司,也可以说简直就是一家资讯公司。

举一个例子:

五月三十日,一家美国零售商向利丰下了一张三十万件男性斜纹工作短裤的订单。利丰没有工厂、没有纺织机、没有布料、没有染料,也没有拉链,也没有雇用任何一位女裁缝师。

[1] [2]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