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下设单位 > 正文

香港:“美食天堂”如何成为“食品安全港”(港澳在线)

发布日期:2016/11/25 15:29:33 浏览:386

本报记者连锦添陈然

食物环境卫生署

百佳超市品质及食安总监张思定为记者介绍新鲜蔬菜的“农场检定”制度。本报记者陈然摄

香港作为“美食天堂”,逾90的食物靠进口,其中绝大部分鲜活食品都从内地进口,虽然偶尔也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但食物的整体合格率,多年来维持在惊人的高水准之上。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回复记者查询时表示,2015年香港食物整体合格率高达99.7,供港生鲜物资以极高的抽检合格率,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在内地人士、海外过客的心目中,香港商店摆卖的食品、街市的食材、酒楼食肆的菜品,都颇有口碑,赞其为“一流”。这个美誉是如何赢得的?

法规严格,犯规成本高

香港执行食品安全具体工作的主要机构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该署编制达1.2万余人,其辖下的食物安全中心,承担监管的主要职责。食安中心人员大都是专业人士,包括医生、化验师、营养专家、毒理学专家等。平时,食环署一线职员会像警察一样,在各区到处巡查。

食安中心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从农场到餐桌”策略,一是源头管制,食用动物和某些食物,必须产自当地权威机构审查认可的农场或加工厂,有卫生证明书,香港经常派人到产地巡查和了解情况,有时是微服私访。

二是在运送抵港的边境关口,对新鲜农产品进行快速和全面的检验。每年检查数万辆运送蔬菜、活生食用动物的车辆。抵港后又在入口、制造、批发和零售层面检查,以2015年为例,食安中心共抽取检测约64300个食物样本,做化学、微生物、辐射检测,其中化学检测就要化验除害剂、防腐剂、金属杂质、染色料、兽药残余及塑化剂等。

2015年食安中心共监察到约1800宗食品安全事故。事故一旦发生,中心会立即与卫生当局、进口商及分销商联络,同时政府会发警告信,指令商户停售、销毁或收回有关食品,追查问题来源,并发新闻公报告知全港市民。如有足够证据,将提出检控。

现实中,香港检出有问题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门,例如从银鳕鱼中查出汞,竹笙的二氧化硫超标,色拉菜含沙门氏菌,蔬菜中残存除害剂“毒死蜱”,干冬菇的镉超标,鲮鱼罐头里有孔雀石绿……还有频现的假冒有机蔬菜等。

今年8月公布的问题食物,有一起是雪糕的大肠菌群超出上限,据《冰冻甜点规例》,售卖每克含有多于100个大肠菌群的冰冻甜点,即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可处罚款1万港元及监禁3个月。

据了解,香港食物检测执行的质量标准较高。以牛奶为例,香港本土品牌鲜奶无论奶源在哪里,质量按照原欧盟标准,千分之一毫升牛奶中不能检测出大肠杆菌。农药残留标准是参考国际食品法委员会厘定的最高残余限量,具体细则达几千项。

香港规管食物的各项法律非常严格,主要有《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食物安全条例》,还有很多相关规例,如《奶粉规例》《食物内甜味剂规例》等,编织成一张法律的密网。

一旦违规,就是犯法,“对簿公堂”成为寻常事。香港明确规定,任何人士售卖不适宜人类食用的食品即属犯罪,由司法系统来处理。例如违反关于奶类掺杂的规定即属犯罪,可判处第三级罚款及监禁3个月。另外也有行政处罚,食环署可根据法院的判决,对违法经营者实行违例扣分处理,例如,每个经营食肆的业户如在一年内被记15分,其牌照会被临时吊销7天,再犯将被吊销14天,第三次将直接取消牌照。

香港注重法治,居民一旦留有案底,就难以在社会立足。由于犯法的成本高,其震慑力相当强大。

商家自觉,市民也较真

香港市民对食物要求较高,业主操作认真,大家都对涉及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斤斤计较”。

记者走访湾仔街市,这里蔬菜、生肉及海鲜摊档琳琅满目。已开档十余年的珍宝肉食公司东主黄伯告诉记者,他家卖的肉食全部来自政府屠房,每天凌晨从上水屠房进货5只猪、1头牛,几乎日日销售一空。黄伯说,他家很少有“隔夜肉”,就算卖头一天剩下的,也会减价并事先告知顾客,“大家盯得紧,卖鲜肉可得谨慎。”

居民眼睛雪亮,积极投诉举报,也十分有效。

曾有市民在长沙湾一超市购买一罐火腿猪肉,开启后发现有10粒银色颗粒,怀疑是水银。举报到食安中心化验后,证实是水银。有关批次涉及1000箱共4.8万罐,经销商马上回收货品,政府通知源头生产单位调查。

九龙城法院今年判了一个案例,有市民向食环署举报,一家超市出售的两瓶蛋黄酱标签被“清货”贴纸遮盖,没有展示保质期和制造商等资料。法庭裁决商家为“预先包装食物未有适当地加上标签”罪,尽管可能是无心之过,仍被罚款6000港元。

“知道每一棵菜的来源,我们才敢将它摆上货架。”已在百佳超市集团工作20余年的品质及食安总监张思定从超市菜篮中拿起一包小白菜,向记者解释说,“别小看这个条形码,它能告诉我们种植这些菜的农场名称及位置、播种及收割日期,甚至所用农药的种类、衰退期等等。”

这套完整的“农场检定”记录系统由百佳于2001年创立,现在其辖下300余家超市使用,是全港第一且唯一由超市推出的“溯源制”食品安全系统。向每一棵菜“寻根”,张思定一做就是15年。从考察农场的土壤质量到人员培训,把一家中等规模的新农场加入百佳“认可农场”名单最少需时一个月,“但就算蔬菜来自‘认可农场’,我们每天都会对每种蔬菜进行检测。”

每晚,蔬菜运抵香港后,各种蔬菜样本首先会经过快速农药测试,合格后才可进入百佳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实验室内的气相层析仪/质谱仪是第二道程序的把关者,再次确认及分析残余农药的种类和浓度等。

新鲜肉类也可“追本溯源”。张思定说,每天百佳会在政府公开拍卖中挑选品质上佳的活猪,经政府屠房屠宰、清洁并盖章后,迅速运至百佳上水食品分发中心进行细致切割和药品测试。

张思定笑言,百佳的店铺巡查专员就如同米其林餐厅评审一般,乔装顾客身份进店,每周巡查4至5家超市,每次随机购买30件“高风险”新鲜食品,带回检测。

过期食品如何处理?张思定说:“过了保质期限的,百佳都会将其撤下超市货柜”。对于那些“不那么新鲜但仍可放心食用”的食品,例如当日烤制而未卖出的面包等,百佳会在结业后将其捐给慈善机构,派发给有需要的人。

的确,无论大店小铺,香港商家对临近保质期的食物,绝不留恋,普遍以大幅度打折出手。连菜贩都不吝惜,到点了低价卖瓜,早点回家。

内地把关,源头上保障

香港能被称为“食品安全港”,还得益于内地把好了第一关。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通“三趟快车”至今,内地供港食品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下,几十年风雨无阻。而且,供港食物在进入香港前,已经内地检验检疫部门的严格检验,实际上受了两重防线的护佑。

有报道说,为使产品有更好的口感,在一些供港养猪场内,冬季集中供暖,夏季水帘降温,养猪场每季的常规检测项目多达40余项。等到活猪体重达到90至100公斤时,才能出口。

全国备案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分布在20多个省份,大多设在非工业区。一般要求土地固定连片,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国家标准,周边无污染源。内地有关机构对基地进行检查审核,不合格的会被要求整改,或取消供港澳资格。

一位香港食安官员表示:“如果没有内地有关当局的积极配合,我们只会事倍功半。”

各个环节的把控是一丝不苟的。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执行系列措施,包括对企业使用的各种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实施报备管控;定期抽查和专项整治;对供港食品实施细菌、病毒、重金属、乙类兴奋剂等近百个项目的风险监控和检测;对于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

深圳,是供港生鲜物资出口的最后一关。为了把好离境关,深圳拥有国家级的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检测设施。内地所有经陆路输港的新鲜蔬菜,必须从文锦渡口岸进入。蔬菜到口岸后,港方的卫生督察会检查封识和文件,必要时抽取样本进行农药残余等检测。若发现问题,则查扣该批次货物,同时通报内地质检部门跟进。

据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辖区共供应香港蔬菜3.7万多车,加工厂检测18.6万多批次,快筛合格率99.94,日常监管抽样检测5244批,合格率99.58。这显示供港蔬菜总体供应稳定,质量安全有保障。

《香港:“美食天堂”如何成为“食品安全港”(港澳在线)》相关参考资料:
香港不再是购物天堂、杭州天堂食品、香港天堂、内蒙古天堂草原食品、杭州建德天堂食品、香港美食、大江食品 香港、香港 怡美食品、万邦 香港 食品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