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下设单位 > 正文

探秘大埔青溪“摧不垮打不掉”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发布日期:2018/4/24 2:57:31 浏览:817

来源时间为:2018-04-18

微风拂过,余新华唱起了山歌:“汀江河水波连波,两岸青山都是歌,不怕历经艰和险,披星戴月送伍豪……”悠扬的歌声在山水间回响,将人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来源:南方日报马吉池张柳青蓝单2018-04-1817:23:54.0探秘大埔青溪“摧不垮打不掉”的中央红色交通线4287460梅州新闻

http://meizhou.southcn.com/m/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20180418/f8bc1269bbd51c41455601.jpg

传承红色基因

系列报道②:走进大埔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

早春4月,粤北山区里的大埔县的早晨微寒,乘坐着小船从青溪镇蕉坑村出发,沿着汀江向上游前行,行至青溪村村头,同行的青溪村党支部书记余新华指着深不见底的江水说:“不远处大树下的永丰商号就是当年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之下的秘密交通站,中转过众多革命同志和苏区所需物资。”

微风拂过,余新华唱起了山歌:“汀江河水波连波,两岸青山都是歌,不怕历经艰和险,披星戴月送伍豪……”悠扬的歌声在山水间回响,将人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80多年前,为输送重要情报、转移临时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等,中央开辟了多条秘密交通线,而途经大埔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唯一一条未被敌人摧毁的交通线。“摧不垮打不掉”的背后,是大埔地下交通员的智勇斗争和百姓的鱼水情深,留下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些故事蕴含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值得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说。

重山包围的大埔汀江,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水路必经之路。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揭秘

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交通线”

穿过蜿蜒崎岖的山道,一路山清水秀,村庄怡然幽静,偶有白鹭飞过。循着悠悠的汽笛声,记者来到位于汀江畔的大埔青溪村沙岗码头。这里附近的里铺自然村,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所在地,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它孤悬于中国东南角,却不曾中断。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交通局成立,建设由上海直通红色政权心脏的地下交通线被提上议程。为加强党中央与苏区的相互沟通联系,故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中央苏区核心区的长达三千公里的红色交通线。

这条被毛泽东生动地比喻成“人体的血脉”的交通线,在1930年至1934年间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及一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送入苏区药物等民用、军用重要物资300多吨。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仍保持畅通,史称: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本来有多条支线,但其他交通线支线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之后,全部被切断,唯独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进入苏区的主线路保存下来,这是苏区党组织最早开辟的,也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没有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线。没有它,中央苏区需要的大批物资、党在白区需要的工作经费,党和军队的大批领导精英、党中央机关就不能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那中央苏区历史就可能要重写。”余敏这样说。他是大埔第三代党史工作研究者,是梅州市申报中央苏区专家组一员,现虽已退休,依然忙着党史研究的功课。

为何它始终不受敌人破坏,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条红色干线?“这与大埔交通中站的战略地位与结构的特殊性有关。”余敏认为,大埔处于中央苏区南部前沿,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交界处,因此,大埔交通中站与其他交通站有所不同,大埔的党组织和民众直接参加了交通站的组建和交通工作。埔北苏区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将党和政权组织隐藏于群众之中,并组织船工及农民、妇女组成运输人员,共同战斗,确保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畅通。

另外,为确保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交通局,并建立了中央红色交通线专职交通员队伍。“当时中央选择交通员要求很严格,不仅党龄要长,政治立场要坚定,还须有一定的对敌斗争经验。交通员要有社会职业作掩护,生活要社会化大众化,还要具备随机应变、自圆其说的能力,对每个时期的‘行情’倒背如流,最重要是要英勇斗争,当时有一些交通员遭到逮捕,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保护了交通线的安全。”余敏说。

“交通局还实行一套秘密工作方法,规定交通员只有单线联系,他们并不了解全线的情况,即使是交通局长对全线的交通员也不全认识,交通联络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或只上不下、只下不上的分片、分层的管理办法。”余敏说,“选择并建立好交通站极为重要,按当地情况设站的办法各有不同,有的组织家庭,有的开铺设店,有的利用社会关系。”

讲述

军民鱼水相融铸就“生命线”

位于山坳里的多宝坑异常宁静,隐约飘来的柚花香沁人心脾,围绕着多宝坑小站的数棵枇杷树上结满了黄橙橙的果实。多宝坑位于大埔县最北部,穿过多宝坑隧道即可到达福建省永定县。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这里也曾有个秘密交通站——多宝坑小站。在这个小站里,曾发生过许多撼动人心的故事。

1931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一名叫伍豪的牧师在交通员肖桂昌、黄华的护送下,开始了去往中央苏区的行程。同时,大埔村民邹日祥夫妇接到了一次特殊的护送任务——护送牧师伍豪进入苏区。当夜,邹日祥夫妇在自家的家庭式交通小站接待了伍豪,直至第二天天色昏暗,邹日祥等人护送这个神秘客人翻山越岭到达永定后返回。“牧师”伍豪就是中央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当时正前往苏区中央局主持工作。

多宝坑小站正是邹日祥的家“缵诒堂”。1931年8月,中央交通员杨现邻到多宝坑交通小站,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虎市驻军发现,为掩护交通员杨现邻安全转移,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在家中开门引敌,饮弹壮烈牺牲。

而邹日祥自己也曾先后三次被捕坐牢,家里遭洗劫一空,但他却死守党的交通机密。出狱后,仍义无反顾战斗在交通战线上,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坚贞不屈的红色交通员。江强英牺牲后,邹日祥的妻子江崔英含泪掩埋好婆婆的尸体,尽管心里惦记着狱中丈夫的安危,却毅然投身到前线交通工作上。他们一家为保护交通站安全做出了巨大牺牲。

大埔交通中站处于国民党统治区与苏区交界地区,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甚为激烈。不止邹日祥一家,交通站同地下党、革命群众休戚相关,并肩作战,演绎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据《青溪革命故事专集》记载,1934年9月,敌军派军统特务连长丘达甫率特务来侦察和破坏交通线,一行到青溪村时,交通线大埔中站负责人曾昌明等与特务周旋后,转移至汀江西岸今青溪镇坪沙中心小学附近,特务也追到此处,被时在坪沙公学任教的袁旭华等教师发现,暗地里向曾昌明等交通员通报情况,并商量对策解决了追杀的特务。由于特务中有一人漏网,不久,他便带兵扫荡了坪沙等地,抓了袁旭华及十多个青年,他们在狱中坚决不透露交通站秘密,袁旭华最终英勇就义。

正是因为得到了大埔群众的拥护和参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及大埔交通中站才得以顺利运行直至红军长征后。“当地群众对这条交通线作出了很大贡献。与汕头、香港站不同,大埔交通站都是设立在群众家中,让交通站得到很好的掩护,同时周边群众也十分支持交通站的运行,运输队的成员大多数为当地群众。”余新华说,作为梅州地区最早成立党组织的县,大埔县拥有良好的革命基础和群众基础。“群众也是成就中央红色交通线安全畅通的关键。”

传承

革命精神影响世代人

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交通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交通员的工作任务既重要又非常危险,随时有被捕牺牲的可能,所以都是选忠实可靠又机警灵敏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余敏介绍,中央交通局对交通员的要求十分严格:既要政治上坚定可靠,又要有社会职业作掩护,交通员的生活也要社会化、大众化,要懂得行话,具有随机应变的得体言辞。

从青溪村到多宝坑的路上,余敏动情地讲了许多交通员的故事。其中讲到孙世阶时,余敏眼含热泪,声音颤抖。

1930年,在交通站长卢伟良等领导下,大埔人孙世阶受命于茶阳镇高坝街筹建“同天饭店”。他在“老板”公开身份的掩护下,负责接待中央及各地来往的重要干部。

彼时,同天饭店地处国民党大埔县公署所在地,反动势力猖獗。1932年到1933年间,因国民党政府怀疑其参加革命活动,孙世阶两度被捕入狱,他在家人及党组织营救下出狱,并继续交通工作。

因叛徒告密,1935年,敌军向青溪进扰,不少同志被捕,当地群众也受到了一场浩劫。大埔中站副站长郑启彬被出卖,不幸被捕,受尽折磨,宁死不屈。7月,孙世阶在茶阳堂屋路上被捕。狱中,国民党软硬兼施,孙世阶坚贞不屈。次年二月,孙世阶戴着镣铐,被押往刑场。在行刑前,高呼“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余敏说,大埔江强英、余川生、余积邦、孙世阶等不少优秀儿女为红色交通线保持畅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顺利运行,许许多多大埔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余敏说,中央红色交通线5年的运行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基因,其中交通员和武装班战士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大埔人。

祖辈们不畏艰难,帮助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人的精神支柱,让他们明白如今和平、富裕的日子来之不易,坚定跟着党的步伐,向幸福生活迈进。

“我从外地嫁到青溪20多年了,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故事一直在群众中流传,村民们把它编成山歌,形成书稿,让所有人都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这些故事,让革命精神在孩子中传承。”在曾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秘密仓库棣萼楼里,范细英向记者一行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而今棣萼楼已改造成展览馆,范细英说,时常有群众前来纪念、了解那段燃情岁月。

而余新华则以另外的形式,让这段红色故事得以传承和传播。他耗时15年,通过广泛走访干部群众,多渠道搜集珍贵的革命史材资料,经过认真筛选、整理,出版了《青溪革命故事专集》一书。“形成铅字让后人了解和纪念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余新华说。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红色基因,青溪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大埔韩江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充分发挥青溪库区和红色交通线的资源禀赋,以红色文化引领镇旅游发展,进一步完善提升中央红色交通线站(点)和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周边环境,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经典线路

对话

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

若中央红色交通线被毁中央苏区难以生存

88年前,在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精心策划下,缔造了堪称“传奇”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上曾经护送过众多党、政、军骨干,输送了许多机密信息,运送了大量物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多次到青溪镇,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他说,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中央苏区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南方日报:史称中央红色交通线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这条交通线对于中央苏区及中国革命有怎样的意义?

陈开枝: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党革命战争时期唯一一条没有受到破坏的交通线。当时通向中央苏区的交通线还有闽粤线、粤赣线、闽东北线、湘鄂西和赣北线等几条,但是一一被摧毁了,仅剩“香港—汕头—大埔—闽西”这一条,成为苏区和外界联络的唯一渠道。

没有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交通站以家庭式运行,隐秘性好。同时,群众帮忙掩护,不给敌人破坏的机会。此外,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有较为完善的机制和保密制度,如重要文件的传送,一般缝在衣服里,夹在货物里,所有通过交通站的人员必须进行乔装等。

作为唯一一条没有受到破坏的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