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百姓生活 > 正文

香港电影中的“黑道江湖”已渐行渐远

发布日期:2024/2/8 12:31:26 浏览:25

除了砍刀和子弹,香港人又从港澳博彩业中找到了拓展黑帮电影的元素——全世界别无分店的“黑帮赌片”。最为大家熟悉的,什么赌神,赌圣,赌侠,赌霸……现在你能想到的关于赌的后缀词,香港电影人都想到了。

那时还是影碟机的年代,香港电影工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终于烂片充斥,盗版横行,行业经济急转直下,草率而无力地走向谢幕,令人唏嘘。

同时落幕的,还有香港社会黑恶势力只手遮天的时代。

算起来,黑社会在香港已有100多年历史,深深根植于香港社会。因此衍生的香港电影警匪片,也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气质和意义的类型片。

香港黑帮电影,相信每个人都看过不少,那么戏外真实的黑社会又是怎样的?

黑社会1.0时代:只手遮天

在香港,人们通常把黑社会组织统称为“三合会”,因为香港的黑社会大都发源于三合会。三合会的起源据说是天地会在广东的一个分支,近代三合会逐渐演变成从事非法活动的黑帮集团。

三合会早期,会员数量庞大,逐渐渗入到香港政府机构,各帮派之间矛盾不断,相互斗争。三合会第一次“洪门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个“和”字,表示各帮派之间应“以和为贵”,既相互独立又联合的“和”字派三合会由此形成。

杜琪峰在影片《黑社会之以和为贵》的开头就有这段故事的描述。

《以和为贵》

“和”字帮派开始了在香港为所欲为的历史,除非闹出人命,否则警察也管不住。

成龙的“A计划”系列电影就曾对这段时期香港警察的无为进行暗讽。

A计划

此期间,后来在香港只手遮天、由三合会成员在广州市宝华路14号的“14K”也在香港站稳脚跟并快速扩大势力,港澳台、东南亚甚至欧美各国唐人街,“14K”无处不在。

1956年,“14K”便成为国民党的政治工具参与了轰动一时的“九龙暴乱”。暴乱之后,在警方的大力打压下,三合会有所收敛。而到上世纪60到70年代,三合会又进入了势力的鼎盛时期。

若要说政治对香港黑社会的影响,反映在两件事上尤为明显,一是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另外便是1997年香港回归。

廉政公署之前,香港社会政治局面可谓乌烟瘴气,从政者贪,警察成黑帮保护伞,二者相互勾结,同流合污大发横财。当时,香港坊间流传“警察管黑帮,黑帮管治安”,整个警察系统几乎全部拜倒在三合会高额贿赂之下。

当时的总探长吕乐在1962-1968年间,放肆收取五亿贿赂,“五亿探长”成为传说。

吕乐

廉政公署的成立,成功实现了香港政府机构由乱到治的转变,其反贪模式也纷纷被全球效仿。

吴思远也藉此拍了票房大卖的《廉政风暴》。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扛鼎之作《雷洛传》讲的便是那个时期的警察头目——人称“五亿探长”的吕乐。片中,刘德华饰演的雷洛以吕乐为原型,此人黑白两道通吃,四大帮派都给他面子,按他说的,“有案件要破,就开口跟堂口老大要人!”

此外,电影《跛豪》和后来的《金钱帝国》又回溯了那段灰色历史。一直以来,诸如《反贪风暴》、《窃听风云》、《寒战》等众多港片,都离不开廉署的影子。

《窃听风云》

黑社会2.0时代:江湖义气

廉署之后,三合会随即失去警方的非法保护,并且受到严厉的打击。

从1980年代起,三合会及其“14K”逐渐走向没落,残部纷纷转型,新义安悄然发展为三合会的“寡头”并逐渐渗入到香港演艺界。

这期间的三合会,用聚敛的财富转型做企业,各行各业均有所染指,表面上做正当生意,暗地里依然有不法勾当。譬如电影业,三合会便摄制歌颂黑社会和江湖义气电影以牟利。

熟悉这段故事的人都知道,当时澳门黑道的头号人物尹国驹(外号崩牙驹)就自己投资了一部《濠江风云》,讲的故事其实便是他的自传,所以这部电影有个别名:《驹哥传》。

《濠江风云》

此外,与三合会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向华强旗下的电影公司就曾炮制了众多黑帮英雄电影,开启了黑板造神的时代。

当时,黑帮电影的出现和泛滥本身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

魏君子把“卧底、灰色地带、反讽”称为香港警匪片的风云三变。而黑帮电影则应该属于灰色地带一类。

以《英雄本色》、《监狱风云》为代表的“黑帮英雄片”,是早期黑社会电影的代表,正所谓黑社会也是人,也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吴宇森解读黑帮的方式,一时间让所谓的义气弥漫了整个江湖,涌现了众多讲述黑帮义气的电影。

《英雄本色》

除了砍刀和子弹,香港人又从港澳博彩业中找到了拓展黑帮电影的元素——全世界别无分店的“黑帮赌片”。最为大家熟悉的,什么赌神,赌圣,赌侠,赌霸……现在你能想到的关于赌的后缀词,香港电影人都想到了。

《古惑仔》系列算是这期间黑帮电影的突破和巅峰之作,如今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也是陈浩南和山鸡漫画英雄般的街头械斗,一个成人童话式的热血江湖罢了。

于许多观众而言,“古惑仔”已经成为一种记忆,又或者,一种远去的英雄梦想。

《古惑仔》

黑社会3.0时代:风光不再

1990年代开始,香港警方专门成立“O记”联合打击三合会。到97香港回归前,三合会已土崩瓦解,风光不再。

加上香港回归,一国两制,香港电影走向衰落,在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下瞄准内地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黑帮电影开始挟带着政治批判、艺术追求、人生哲理等纷繁的主题,进入到了描摹人性的深度,以此应对政治环境的改变,这就是魏君子所说的“反讽”。

其实在1990年之前,王家卫就用处女作《旺角卡门》对黑帮造神进行暗讽。

《旺角卡门》

影片结尾,两个底层黑道人物阿友和阿华,一直想风光的阿友执行杀手命令,只打中了一枪,就被警察围攻而死,阿华赶到时,看到倒在地的阿友,毫不犹豫地掏出枪,被警察当场击毙。

王家卫把两个主角的死亡处理得冷酷、卑微,完全颠覆了“黑帮英雄”。

回归之年,叶伟信也用了古惑仔片的御用演员黄秋生、张耀扬和观众喜闻乐见的旺角街头斗殴场景,拍出了对黑社会进行戏谑、讽刺和颠覆的佳作,表现了当时黑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结局和苍凉宿命。

次年,韦家辉的《一个字头的诞生》更是把这种反讽意味推向了高潮,只不过把背景扩大到了台湾地区——一个当时同样充斥着黑帮势力的地方。

有人说,杜琪峰是香港电影的最后一位大佬。我深以为然。

杜琪峰

在大家都跟风不断转型时,杜琪峰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独守个性鲜明的黑帮和警匪题材。

《枪火》、《暗花》、《放逐》、《非常突然》等等,换一种方式,依然能游走灰色地带和讽刺的边缘。在杜琪峰那里,没有绝对的黑帮坏人,也没有绝对警察好人,坏人不一定得到惩戒,好人却往往难逃悲凉的命运。

可以说,回归前的香港警匪片从初具雏形到英雄片、成龙警察系列、枭雄片、古惑仔系列这样一个发展脉络。

随着香港的回归,社会历史变迁,香港电影人也不得不做出相应改变,具有黑色性质的香港电影成为警匪片的主流,开始效仿大片模式。

以香港回归为背景,陈果拍了“回归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和《细路祥》。这里边已经鲜少有黑社会的影子。

《香港制造》里的陈冠希,整日无所事事,古惑仔模样打扮,不时憧憬着做黑社会老大的美梦,但这梦,终究是没了圆满的土壤。

《香港制造》

《去年烟花特别多》里,陈果就为观众分析了当时香港人面临回归时几种不同选择出路,其中,黑帮老大的女儿选择出国以待进一步观望。

《无间道》的横空出世又改变了动作爆米花的警匪片模式,卧底和斗智斗勇以及高智商犯罪至今成为香港警匪片。《无间道2》里,黄秋生有句台词“别搞事,我们就不抓你”也在告诉观众,香港黑帮一家独大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香港回归之后,黑帮电影最经典的莫过于银河映像的《黑社会》系列。2011年,杜琪峰在影片《夺命金》里就刻画了一个在黑道江湖打滚多年,不懂得时代的变迁,最后难逃劫难的黑帮人物形象。

去年,杜琪峰又用一部《树大招风》回溯了那个年代。影片改编自1990年代香港“三大贼王”张子强、叶继欢与季炳雄的犯罪经历。

《树大招风》

1997年初,江湖上便风声四起:三大贼王正密谋合作,要在回归前做最后一件惊天大案。身为主角的三人却不知道,这个谣言只是一个圈套。

“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上风向已变,地上草木亦折腰。

所谓的黑社会,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灭绝。就像香港黑社会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存在,早已根植到了香港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如今的香港,我们不敢说没有黑社会,但江湖虽有,风光不再。

恩怨情仇也好,英雄梦想也罢,就像《树大招风》的片尾曲唱的那样:

你似北风吹走我梦

就让一切随风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