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百姓生活 > 正文

黑帮不看黑帮片

发布日期:2024/2/27 10:29:37 浏览:33

黑帮片似乎注定是港片的救星。进入新世纪,因经济重心向内地转移已经趋于低谷的香港影坛,再次因超豪华阵容的黑帮片《无间道》获得拯救。?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黑帮不看黑帮片,尽管是自己拍的。

已故香港黑社会大佬、14K教父“胡须勇”(潘志勇)说自己几乎不看黑帮电影。一代黑帮偶像小马哥手持机枪扫荡而过,胡须勇说:“浮夸!藏枪就可以判七年监禁!”

“警察局里警察最大,黑帮怎么可能那么嚣张?现实中我对他们客气,他们也对我客气。但电影里你坐得直,他们就骂你坐得这么直。”他直言电影里的黑帮戏码幼稚无聊。

14k就是《古惑仔》中“东星帮”的原型;胡须勇本人也在香港电影起飞期间和向氏兄弟一样,进军电影圈淘金;甚至同为14K“同事”的陈惠敏,就在出演黑帮片中的黑帮老大。尽管如此,胡须勇对黑帮片还是不假辞色——“不想看小弟演戏”。

当纹身的面积比拿刀的技巧重要,黑社会也就变成一种表演艺术,黑帮片自然只能穷途末路——你总不能去戏仿戏仿本身吧?留形去神,这可不是光靠啤酒肚和大金链子Cosplay能挽救的精神败局。

黑帮片风云录

罗伯特·瓦修对于黑帮电影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

“黑帮电影中的城市不是真实的,而是想象中的危险的现代世界;黑帮活动是理性的业务并成为一种伤害人的纯粹罪行;黑帮片展示出稳步的爬升,是现代社会人人追求出人头地的扭曲表达,但跟随着又是非常突然的坠落;黑帮以失败和死亡告终,失败是一种死亡,而成功是邪恶的、危险的、终极意义上不可能的。”

1986年,郁郁不得志的吴宇森翻拍龙刚1967年的旧作《英雄本色》。影片塑造了一个孤独杀手在社会的无人角落苦苦挣扎的悲惨境遇,全片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暴力色彩和对古典英雄主义的致敬。

80-90代初期,整个香港社会正值经济上升期。需要获得肯定、证明自我价值的情绪在整个社会流行,观众到影院体验一种力量和激情。《英雄本色》中的两位黑道人物虽然和社会规则背道而驰,但内心都在渴望获得社会对个人的认可。虽然结局是悲剧,“小马哥”的名字却始终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黑道正能量”。

1990年后,香港电影发生了很多改变。在潘文杰的《跛豪》中,纪实性地描写了香港黑帮头子吴锡豪的一生,他的发家史以及老年在监狱里皈依天主的思想历程,由于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极具感染力。2017年王晶的逆袭之作《追龙》,也是翻拍自这一原型。

但对于硬糖君这一代内地影迷,最深入人心的香港黑帮片还是《古惑仔》系列。其中对香港黑社会的刻画,也成为内地黑社会戏仿者的精神图腾和入门教科书。

1996年,导演刘伟强根据香港漫画家牛佬的系列漫画《古惑仔》改编拍摄了电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是的,古惑仔正是早期漫改作品,时不时髦!

该片的上映使低迷的香港电影界顿显生机,同年又拍了《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古惑仔之只手遮天》票房接连成功。从1996-2001年,古惑仔系列电影大约有十部之多,还不包括和古惑仔有关的跟风之作,香港电影正式进入古惑仔时代。

由于《古惑仔》系列是漫改,人物造型非常时尚,古惑仔们一律有性感的龙虎纹身,潮牌加身,头发染成红黄颜色,他们大都在酒吧或是自己楼下的篮球场活动,非常贴近香港年轻人的生活,更成为当时还比较土的内地青少年的模仿对象。

1997-2000年的黑帮片风格多样,主要是彰显导演个性的时期。韦家辉导演的《一个字头的诞生》,杜琪锋的《枪火》和林超贤的《江湖告急》以及叶锦鸿导演的《半枝烟》可以算是黑帮片里的另类。在这些影片中,江湖已经变成一个特别的场所,江湖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带有偶然性的命运中转站。

《枪火》

黑帮片似乎注定是港片的救星。进入新世纪,因经济重心向内地转移已经趋于低谷的香港影坛,再次因超豪华阵容的黑帮片《无间道》获得拯救。

该片堪称香港电影最后的辉煌,起码在硬糖君心中,此后再无港片达到同等成就。不止心理交锋令人大呼过瘾,比起一般黑帮电影的“兄弟情义”,《无间道》更有精神拷问的意味。无间地狱里真实人生的轮回,早已不是纯然的黑白正邪,是东方哲学才有的深沉思辨。

这种命运性到了《旺角黑夜》,叙事已经不仅锁定于某一个或者几个人的戏剧性故事,而是整个群体无可改变的悲剧宿命。

历史进程中的黑社会

就像查·阿尔特曼说的那样,黑帮片的作用是让我们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无法实现的狂热的越轨要求。而当我们走出影院,我们继续冷静地生存下去,按照世界规定的游戏规则生活。

近年,随着香港电影全力北上,其所有经典类型也都在试图进行内地化改造。黑帮片这一最难被内地接受的港片类型,也在这一强大态势下试图有所作为:将黑帮人物表现为被警察打击的对象、以警匪类型为框架来打造黑帮类型。如《门徒》《复仇》《扫毒》《夺命金》《毒战》《窃听风云3》等。

比起这些警匪片,相较而言,国产网大中的动作、犯罪题材,或许更贴近我们通常理解的传统黑帮片。

而硬糖君心中,找到了最佳黑帮港片内地生存方式的,还是博纳影业运作的一系列香港导演爱国动作片。黑帮片刺激荷尔蒙的外壳,配上适应内地情绪的热血爱国内核,已成为影市上的拳头产品。

不难看出,黑帮这一传统行业、黑帮片这一传统题材,也时刻面临着适应时代需求、不断转型迭代的问题。事实上,香港黑社会早已先黑帮片一步,经历了转型的阵痛。

20世纪90年代,警方的持续扫荡,让这些非法活动难以为继,黑社会普遍开始界入商业,通过商业活动洗白转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影产业。

胡须勇就曾在富艺电影制作公司持有10的股份。和蔡子明合伙的那些年,他们搞掂了李连杰、尊龙、杨紫琼等大腕明星。著名的《东周刊》刘嘉玲裸照事件,就与他们有关。

星爷早年则是给新义安打工,江湖传闻现任新义安“龙头”,是中国星电影集团老板向华强。而他最为我们熟知的形象,就是《赌神》中的好兄弟“龙五”。

香港黑帮电影的变迁,同时体现了香港形象的变迁。香港电影真正的繁荣,实际上伴随着香港黑帮财力的膨胀,电影业最终成为黑帮洗钱的工具。不仅仅是香港本土黑帮,连欧美的黑帮,也把大量资金投入香港这个全球金融港,通过拍电影把黑钱洗白。往更深一层说,香港黑帮电影就是香港的城市寓言。

那是香港电影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人们会怀念血色浪漫的黑帮片的辉煌,也难以忘却被枪指着头拍戏的刘德华、掌掴梅艳芳又被暗杀的片商黄朗维。

黑帮与黑帮片

上世纪80年代,以向氏家族为龙头的新义安向娱乐圈渗透,一度主导香港电影业。向华强与向华胜一度被戏称为“港片永远的出品人”。就算到了2016年,也有香港娱乐圈集体“还债”捧少爷的《封神传奇》,震撼华语电影圈.

许多黑帮成员甚至直接参与到电影制作中。如黑道中响当当的人物陈慎芝,就给杜琪峰当过参谋。电影《放逐》里任达华与林家栋反手相握,就是传统三合会的入门仪式,这个细节就来自陈的指导。

在香港,“腿有李小龙,拳有陈惠敏”。陈惠敏能和李小龙齐名,可不是一般电影演员,而是14K的德字辈大佬。但对普通观众,他是因多部黑帮电影角色而被熟知,他是《古惑仔》中的东星大佬骆驼,他是《买凶拍人》里的洪兴标哥,他还是《扎职》里连任三届的坐馆阿公。

陈惠敏一手把控江湖,一手演绎江湖,黑白的镜像两面都能够屹立不倒。自己演自己,何须练演技,陈惠敏还在1983年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的提名。

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红装成黑社会有市场,黑社会装网红则有危险。

澳门黑社会大佬崩牙驹,曾于1998年接受《时代周刊》及《新闻周刊》采访,承认自己是“江湖人士”,更自资开拍自传式电影《濠江风云》,由香港演员任达华、方中信等主演。这些高调的行事作风,最终成为法庭审判崩牙驹时的重要证物。

由吴宇森的英雄叙事,到杜琪峰的权力寓言,香港黑帮片的发展与香港这个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事实上,黑帮电影再现了香港的异托邦空间,把香港特殊的历史及文化通过娱乐形式展现。

电影作为一个造梦工厂,正是福柯所论述的另一种“异托邦”。通过黑帮电影这面镜子,既能看到各安其命的现实,也能窥见刀光剑影的幻象。天安社的成员,或许就是看了太多香港黑帮电影而陷入了镜像旋涡。因为真的大佬,是从来不看黑帮片的。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