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合拍片数量占优本地片质量堪忧

发布日期:2024/4/22 11:14:59 浏览:10

今晚将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的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从前日公布的颁奖嘉宾名单来看,嘉年华式的热闹以及明星众多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一如往年的热闹背后,则是一年更胜过一年的尴尬。

陈嘉上主席在去年金像奖时坦然地说,“合拍片这个词已经越来越没意义了”,言外之意,是说内地电影与香港本地电影的彼此稀释与统一。从2003年到2013年,原本旨在鼓励香港电影创作的金像奖,却因香港电影本身对资本的依赖,不得不开始依赖“合拍片”,尤其是今年,整个提名名单刻意重振“港片雄风”,却被影迷质疑“质量太差”。香港电影金像奖到现在,该如何面对那些尴尬?

尴尬一:入围影片质量差

在香港内地合拍片时代刚揭幕的那几年,香港电影人北上是伴随着优越感与怀疑心的,金像奖自然也没有因为局势的变动而顾此失彼。第23届金像奖上,刘德华凭借《大支佬》拿下第2个影帝,《黑社会》以及《父子》都牢牢捍卫着金像奖的审美标准。但如今,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令内地成为香港电影获得投资的重要地域,大量合拍片成为金像奖的入围主力。从2005年到2007年,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每年超过50部,占了香港每年电影总量的一半以上。今年,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为了拉回“本土电影”的势头,在提名名单之内特意规避了内地影片。对此,网上出现不少质疑声音,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就是“最佳影片”提名,除了《寒战》《消失的子弹》还算是去年口碑不错的港片,《低俗喜剧》根本未在内地公映,《车手》《逆战》也并不出众。尤其是彭浩翔执导的低成本《低俗喜剧》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6项提名,让人不禁要问,“水平如此之弱,能代表去年的香港电影?”

尴尬二:内地影后出风头

章子怡获第24届金像奖影后、周迅获第25届金像奖影后、巩俐获第26届金像奖影后,加上去年的斯琴高娃,内地女演员共有四次夺得影后宝座。相比之下,香港新生代的女演员中,只有获新人奖的徐子珊等不多的新星冒尖,整体上争不过内地演员,已是不争事实。合拍片原则中对内地和香港演员比例的要求,使得香港女星在规模性的合拍大片中一展身手的机会大大降低,相反,内地女星配香港男星的组合比比皆是,这让金像奖在最佳女演员的抉择上甚为尴尬。2007年9月,章子怡成功获得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批准,正式成为第一位以演员身份获得此关照的香港居民。此后,秦海璐、黄奕、张静初、汤唯等人也通过此计划获得香港身份证。获得这个便利,就可以在合拍片时代有更便捷的合作,恰巧这几年中,郑秀文、张柏芝都因为种种原因处于息影状态。

尴尬三:青黄不接新秀少

金像奖今年进入“小年”,本土中坚的缺失导致本届提名的5部电影全部为中青年导演作品,有影评人说,当香港电影工业整体搬家的时候,任何本地性的表彰都是一纸空谈。

从第23届开始,金像奖4年没有最佳新人提名,吴景滔曾凭借在《父子》中的表演获史上年龄最小新人奖备受关注,但很快就退出影坛;2010年的金像奖上,新人李治廷凭借《岁月神偷》获得最佳新人奖,但他主演的《李小龙我的兄弟》7000万港币的投资却血本无归。香港新人难继,明星青黄不接,在香港金像奖上最为明显,反而是赵又廷、阮经天、彭于晏等台湾小生得到恩宠。当本地明星新生代暗淡无光,金像奖何以为继?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