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百姓生活 > 正文

复盘60年来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发布日期:2018/8/24 20:52:39 浏览:981

来源时间为:2018-07-11

60年来,中国电视剧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快速发展。电视剧已经成为影响最大、覆盖最广、受众最多的文化形态,成为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重要载体。

来源:电视指南杂志

本刊记者:温静、赵静

2018年,对于中国电视剧业而言是“特别”的一年。从1958年6月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与观众见面以来,国产电视剧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年。60年来,中国电视剧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快速发展。电视剧已经成为影响最大、覆盖最广、受众最多的文化形态,成为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重要载体。

在采访中,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王卫平归纳道:“今年实际上要纪念的是三件事:一个是改革开放40年,一个是电视剧60年,还有一件事是电视诞生60年。电视是在1958年5月1日开始开播的,45天以后就出现了电视剧。”王卫平感慨并庆幸,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电视剧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第一阶段:60、70年代,破冰与蹒跚学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开始了。一个多月后的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家庭伦理剧《一口菜饼子》,该剧成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电视剧全长只有二十分钟,这也成为了我国电视剧发展初步探索阶段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较于电影,这时的中国电视剧算是刚刚起步。1961年的《桃园女儿嫁窝谷》、1962年的《绿林行》、1966年的《焦裕禄》等剧皆以正面典型人物作为作品主体,这一时期的电视作品基本没有太大的娱乐性,有着较强的宣传作用。王卫平说:“文革以前是开创期,包括电视技术或是创作都受到了很多限制,我们电视剧主要的发展其实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确立,从而快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展得非常迅猛。电视剧也离不开国家、社会、民族的整体形势,以及政治和文化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5月,由许欢子、蔡晓晴导演的《三亲家》播出,这是新时期录制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一直是单本剧,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标志性作品。

第二阶段:80年代,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典年代

被无数人缅怀的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看电视成为人们颇为时尚的精神消费。这段时期,1981年,王扶林导演完成了第一部内地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初剪版本为10集,后剪成9集在春节播出,掀起极大反响,它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3年,在地方呼吁机构改革的热潮中,政府开始实施“四级办电视”的政策。这项政策在将电视普及到县城以下行政区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电视系统的商业化。此后,中国电视剧正式从停滞期大踏步出来,迈向成长期。

谈起这段时期,王卫平说:“我们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复苏期、成长期,1983年,《霍元甲》作为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播出时盛况空前,也引发了大陆的武侠热潮,霍元甲、陈真迅速成为一代人的偶像。1985年,一部描写旧上海的电视剧《上海滩》震惊了所有上海人,那时整个上海沉浸在《上海滩》的热播之中,该剧主题歌在大街小巷流传,成为几十年来粤语流行歌曲的经典,许文强的西装和围巾、冯程程的麻花辫等装束也成为年轻人仿效的对象。”

同年,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播出,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中心话题。

说起80年代末期,经典是一个推着一个出来的,而且这段时期的经典作品伴随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比如,1986年,中国第一部采用特技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这版《西游记》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1986年,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应运而生,每晚家家窗户里传出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还有,1987年春节,36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枉凝眉》在剧中唱得千回百转之际,最高收视率创下了空前纪录,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史“难以逾越的经典”。

梳理这段时期的作品时,王卫平坦言:“电视剧其实就是我们各级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文艺节目。像中央台的文艺类型节目也就只有十几种。包括相声、歌舞、小品晚会等这些都算是电视文艺。因为国家给的政策指导特别有利,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都很高,老百姓都特别喜欢,所以电视剧这档文艺节目才能脱颖而出。”

第三阶段:90年代—2000年,跨入黄金时代

1990年后,电视剧渐渐成为电视台工作的重心,电视剧内容逐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大古装、武侠剧、红色经典、公安题材、反腐题材、都市家庭剧、青春偶像剧陆续出现。在电视剧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热门电视剧如过江之鲫,令人目不暇接。“在很多年里,电视剧之所以和广大的观众、民众产生这么大并且持续不断的共鸣,和题材的选择是有关系的。电视剧的题材非常丰富。接触这个行当的都知道,从古代、远古神话拍到现在,甚至我们身边发生最切近的事情都有可能进入到艺术家的视野当中。其中,反映我们老百姓、人民群众身边的事情,这类题材特别多。有不少剧目所反应的社会问题,甚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王卫平说。

《渴望》是1990年出品的50集电视连续剧,它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剧开创性地以写实的视角直面那个社会动荡、是非颠倒的年代。这部剧,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长篇电视情节剧的历史,也成了当时的“现象级”剧作。

《渴望》之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出现了《爱你没商量》《皇城根儿》《京都纪事》《我爱我家》《东边日出西边雨》《英雄无悔》《儿女情长》等一系经典剧目。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出品的古装神话历史剧《封神榜》,该剧在服装、神怪造型上都开风气之先。还有,1991年上映的25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这是我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剧中的调侃、幽默、讽刺、戏谑,开电视系列片之先河。1994年,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播,因为这部剧导演英达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情景喜剧教父”。

其中历史题材电视剧,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期,香港和台湾也输送了十分多优秀的电视作品。例如《新白娘子传奇》《神雕侠侣》等。和大陆的多元不同,这一期港台电视剧的风格比较标签化和风格化:例如TVB以商战、警匪、武侠为主,台湾以琼瑶式言情剧为主。

即将跨越千禧之时,《还珠格格》轰动亚洲,风靡全球各国华人圈并打破中国电视剧收视纪录,该剧第一部全国平均收视率47,最高62.8;《还珠格格第一部》于1998年播出,《还珠格格第二部》于1999年播出,《还珠格格第三部》于2003年播出。

第四阶段:21世纪初,国剧拿下多个世界第一

这一时期,电视剧创作艺术日趋成熟,大众文化的趣味性和艺术作品的专业性开始相容,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多元创造的新格局。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文化产业被政府明确纳入了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格局,在‘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思想的指导下,电视业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王卫平讲述道:“两台合并、电视集团、制播分离、民营电视、数字电视、付费频道、上星落地等成为新世纪电视业的众多关键词。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打破了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单一化,在电视剧制作领域,形成了‘国家队’、‘地方队’、‘民营队’三足鼎立的格局。应该看到,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发展是和国家传媒机构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相连的。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国内一些地区便已经出现了一批以拍摄电视剧为主业的影视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堪称我国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先行者。”

同年,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发国人对峥嵘岁月的集体回忆。2005年,《亮剑》引爆一批军旅剧热。两年后,一部几乎没有任何知名演员主演的《士兵突击》,又从一堆军旅类型剧中脱颖而出,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军旅剧审美。与此同时,曾经以“婆婆妈妈”为主的家庭伦理剧也愈来愈见品质效应,如《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

在2003年12月30日,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8月20日,广电总局颁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2005年8月8日,再次出台《国务院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等这一系列政策加速了电视剧产业发展。

采访中王卫平说:“这段时期,电视剧发展最快。2003年我们突破了万集大关,电视剧生产达到了四五百部。在两三年之后,我们就上升到了15000集。之后,15000集持续了十多年。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前面有几代人的铺垫,进入到本世纪之后,发展才更加迅猛。在改革开放还不到4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制作量、播出量、收视人群等几个指标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说我们是名副其实的电视剧大国。”

2006年起,《乡村爱情》系列剧,通过几对年轻人的爱情生活、创业故事,多角度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画卷。2007年,《奋斗》火遍全国,剧中倔强骄傲,成熟独立的夏琳一角成为新一代女性的代表。

此外,2007年,中国电视剧更是拿下了生产数量世界第一、播出数量世界第一、观众数量世界第一,三个世界第一。此后,2008年的《闯关东》与2009年的《潜伏》都从不同题材中,找到了独特的支点,让这种充满年代感的剧目,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第五阶段:网生时代,自制剧元年到超级剧集元年

至今,电视剧工作者也还在不断地创新,“比如说一些科技的手段、一些魔幻、一些玄幻的。那么怎样把带有想象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一些纪实文艺当中去?其实很多电视剧人、很多创作艺术家们也不断地在探索。”王卫平说。

不能忽视的是,原本的“一剧四星”政策改为“一剧两星”之后,视频网站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电视剧的形态。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收视率已经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视频平台的流量和反馈也占了极大比重。

2014年视频网站纷纷打出“网络自制剧元年”的称号,全网共205部,共2918集上线,点击量超百万。从播放量来看,TOP10网剧达50亿次,整个网络剧播放预计超百万。

2015年是网剧蓬勃发展的一年,众多传统影视制作人和大量资本涌入网剧市场,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投拍,网剧市场一时间被推向资本的风口浪尖。

IP大战如火如荼,内容的话题度和受众度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年度十大受欢迎网剧几乎都是根据网文小说改编而来。例如《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锦绣未央》、《遇见王沥川》、《花千骨》、《择天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等,为电视剧的题材和表达方式都增加了多样性。当这些IP剧放大了示范效应后,IP也随之“瓜分殆尽”,但原创力依然裹足不前,二次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大众视野。因此,我们看到了悬疑与玄幻、烧脑的混搭,事实上,网剧的受众在这一年被培养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技术、乃至广告主从传统电视剧制作行业涌向网剧领域,网剧,早已褪下了“纯粹眼球利益、粗制滥造”的烙印,在网剧领域里,新的秩序正在建构。

2016年1月,《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盗墓笔记》等六部大热网剧被强制下线后,广电总局对于网络剧的监管加紧之势愈加明显。2016年2月,广电总局表态将加强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