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企业单位 > 正文

起底万科新买家中策:前主人曾受周总理委托做1件事

发布日期:2018/5/18 17:56:07 浏览:1545

后,黄鸿年还有更大的目标:要用外国资本与中国企业合作,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大集团,甚至,他还提出被人认为天方夜谭的设想:“将来还要带领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

“20多年前我就这么看,现在我还这么看,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成为国际化企业,必须善用收购兼并的策略。”他在最近一次接受华商韬略采访时强调说。

香港中策集团

资料图

比大多数中国人还懂中国

黄鸿年能在中国大行其道,最大的原因是他非常懂中国。

在当时希望进入中国的外商队伍当中,几乎没有黄鸿年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人。他在社会主义中国读过10年的《人民日报》,也在资本主义的资本市场身经百战;他有通天的人脉和关系,也有在山西农村接受过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经历;更重要的,他有雄厚的财力,也对中国政府和官员的套路堪称了如指掌。

当很多人因为风吹草动担心中国政策时,他依靠自己对大形势的判断,该出手时大出手,因而占尽先机;当大风大浪真的打来,他又率先预见危机,提前闲庭信步,避免残酷的风吹浪打,也避免了同期资本大佬仰融等的悲剧,全身而退。

黄鸿年曾私下对我说,当时的国有企业,用政府开出的条件,他闭着眼睛都敢买。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也是他读懂了中国并深谙中国政治经济智慧。

首先,他看到了国有企业经营改善的巨大空间与可能性,“国营企业问题多,也有很多优势。一些企业已有自己的产品、市场和品牌;管理问题也并非厂长经理不能干,而是政府管理层级太多,他们不能尽情发挥。”黄鸿年说,“当时刚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不激烈,稍稍转换机制便能占有一片市场,而且员工、债务也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所以闭着眼睛都可以拿。”

即使收购过来经营不灵,黄鸿年也并不担心。因为他还看到一个巨大的价值,也是他敢闭着眼睛买的最大保障。已经做过新加坡最大地产商的他相信城市的土地就是未来的财富。“每个国有企业都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许多在市中心。即使这个厂不行,光是这些土地就足以值得我去收购。”黄鸿年直率地说,当时房地产还没有起来,很多人想的只是怎么样让这个工厂振兴,但他已多看多想这一步。“所以,真正做大商业,最重要的是眼光,看你能不能看出潜藏的价值。”

也因为这一点,黄鸿年收购时,除了51,唯一挑剔的就是要选择那些建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土地很多的企业。

对于收购的风险,黄鸿年也看得非常中国特色。“比如欧美企业,给他10个胆也不敢在中国收购那么多国企。受过哈佛、斯坦福教育和欧美政治经济法律熏陶的经理人不敢碰中国国有企业。”他解释说:“这些人,第一担心员工包袱,到企业一看,退休员工上万,下岗员工上万,就吓得不敢再看了,因为他们是美国眼光,美国裁退一个员工要几十万美元,但中国不需要。第二,他们一看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流程等等,也是吓得不得了,万一产品有质量问题要召回或巨额赔偿怎么办?他们不知道,在当时,中国也不需要……”

黄鸿年在收购中的做法也让地方政府十分高兴,这是中央高层看穿他的意图,并喝令他停止行动之前,他在各地一路绿等的关键。他肯背债务,肯背员工包袱。被收购企业的工人,大都和他同龄,他知道这一代人命运多舛。无论在哪里,都绝不和政府在工人问题上争论,无论多少都很乐意接受。“哇,所有政府想甩出来的,我都接,让他们感动得不得了,别人最怕的我不怕。”他说。

对很多人头疼的跟政府打交道,尤其是发生矛盾和问题后的处理,黄鸿年就更显中国智慧。执行收购时,他都是让政府自己去评估出售企业的资产和债务,评估完了,他会问,这个评估报告是你们自己做的,可靠吗?对方说可靠,他也不查,让对方首长签个字或盖个章,证明报告准确无误转身就执行去了。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深思熟虑之后,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么做。”黄鸿年说,“你想想看,即使你找最好的会计师去查,翻箱倒柜折腾半天给你一个表,有几个机器,几张桌子,多少欠款,多少应收账款,你能保证这些都真实有效的吗?”最关键的是,黄鸿年知道:“如果你查了,那以后有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了,因为你查过了。所以我不查,但你要给我签字保证这个没有问题。”

资料图

如果最终发现政府给的东西有问题怎么办呢?黄鸿年也是,好办!

“我这么相信他,他们也很感动,不会亏待我。有些地方确实有问题,也就是他们给了假信息。按很多外商的方式,就是去告他,你们不是盖章担保这是真的吗?用法律解决。我不那样,我请他们出来吃饭,说,您看,这该怎么办?”黄鸿年说,他的经验是,“我还没说完,他就会先说了,哦,我知道,厂里已经汇报过了。然后,他们会诉中央紧缩地方财政等等一大堆苦,说到底也就是钱是没法补了,然后就问我,让我说怎么办?”

即便话到这个份儿,黄鸿年都还是不说自己想怎么办,而要请对方看着办。“我说,我请您做主,听您的。中方以这个来入股,我们上市公司,如果没有一点说法和做法,我不好交代。他说,这个我知道,不能让你吃亏嘛,可现在我们财政上真的没有可以拿出来的钱啊!”

每当饭吃到这个时候,黄鸿年就知道,他会加倍得到自己想要的了。“他们确实也难,没有办法,我也不会不开心。接着喝酒,聊天,还安慰他。看我这样大度,他也不好意思,觉得对不住我这么大的信任,就跟我说,要不这样吧,我们给你些政策。”黄鸿年说,“我找他,要的就是这个。但我不说,让他说。”

这一招,是黄鸿年从政府官员们那里学到后举一反三的应用。“他们经常到北京去跑中央,跑计委,有时甚至请我帮忙找关系。我就问,他们跑什么,中央不是紧缩地方财政吗?他们说,不是要钱,是要政策。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在中国政策比金钱有效。同一行业的企业,有了政策优惠,你和别人便不在同一起跑线了。”

黄鸿年之所以能在其间游刃有余,也并不是因为他和这些官员有特殊交易和关系,而是因为他对这些官员的心态了解得透彻:一方面领导们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作出政绩;另一方面,许多国营企业经营管理确实存在问题,是个大包袱。现在有人出资收购,出资的人又可以信任,不妨尝试一下。

能与中国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也是黄鸿年在中国政商通达的一个优势。他说,交朋友有三项基础:共同的志趣,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认知。而这些,他都有,而且能随时发挥,跟人打好配合。

下到各地,他开始并不认识省市领导,但很多领导和他是同代人,有上山下乡的共同经历,一接触,很快就产生共鸣。去卡拉OK,有些领导照顾他,点邓丽君的歌,而他高声吟唱的却是革命歌曲。往往是一曲唱罢,听者与唱者就从陌生变得熟悉,并在对青年时代的共同回忆中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配合政府的方略,研究官员的心思,主动融入他们的思维,跟他们打配合,共发展,官员得政绩,自己出效益;做出样板来,让官员主动找自己,这是黄鸿年的政商关系经营学。他说:“拿钱收买人太低级,没智商,很庸俗,而且成本高,不划算。即使不被法律约束,我也耻于那么干。”

靠脑袋转得比别人快,眼睛看得比别人远,以及侠肝义胆和谋求双赢行走人生的黄鸿年,做什么都追求两个字:高明。他做事情的风格是,抓大放小,聚焦重点和关键,他的处世哲学是:“不要太精明,要高明。”

在中国那些年,黄鸿年的高明哲学是,不能太死板,既要守法又要灵活,既要精明又要糊涂。大方向要清楚,小问题要糊涂,主动吃亏,吃亏是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总结起来,就是学会吃小亏,争取占大便宜。”他笑呵呵地解释道。

高明而不精明的作风,让黄鸿年与各地的合作,既不是先君子后小人,也不是先小人后君子,而是一路君子不小人。“我一生都坚持一个原则,从不刻薄别人,让一让,得到更多。所以我想得开,看大趋势,不斤斤计较。”

但这并不代表黄鸿年没有个性与脾气。相反,他是出了名的爱憎分明,脾气上来,天王老子都不怕。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他曾在几乎一夜间亏损差不多10亿新币约人民币50多亿,他认为这是花旗给了他错误的信息所导致的结果,转身就把花旗告上法院。5年之后,他又同样起诉了他认为导致自己亏损的高盛。

为什么在西方如此讲原则,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而到了中国却如此灵活?这就是黄鸿年中西合璧的智慧,是他比绝大多数外商“高明”的地方。1970年离开中国时,一度被点燃“革命”热情,但却在“文革”中被彻底浇灭梦想的黄鸿年,曾深深为10年的“荒度时日,浪费青春”而遗憾。而再次到中国后,他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觉得那10年,是一个无形的宝贵资产。”

黄鸿年经常形容中国是一部无字天书,必须细心地接触,才能有些体会和了解。他说:“我们经常谈国情,但国情是抽象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那10年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识,是‘融化在血液中’。大家经常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那个时代的大串连就好像是读万卷书,这大大扩大了我的人生的接触面。经过这么一个大时代、大动荡的人,他的知识经验是课本所无法学习到的。”

对于在中国经营的成败关键,黄鸿年至今强调一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在中国做生意也是这样,绝对要看清大方向,摸清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中央保持一致。”

也正是非常清楚与“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当后来中国政府对他大规模的国企收购有了不同意见,以至于上到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后,他敏锐地嗅到了危机。稍微撞了两下,觉得不可任性之后,就果断舍去从法理上绝对站得住,也到了手的富可敌国的利益,退出了几乎所有中国项目,并且把中策转让给其他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回到新加坡,开始了在国际资本市场,几十几百亿资金飘来飘去,但却“宅男”在家里“胜似闲庭信步”,一副世外之人,云淡风轻的新生活。

根据当时的收购清单,如果他当年的那些收购最终被如愿运作上市,尤其是那么多国企的土地持有到后来,今天的黄鸿年也许是亚洲首富级的人。但谈到那一段岁月的得失,他始终都是一副Nothing的心态。

拿得起,放得下,这也是黄鸿年的最高明之处。有了这一个,不为难别人,也不难为自己的他,生命中也就没了所谓过不了的火焰山。即便当年一夜间知道自己亏了几十亿,他也是当晚就“舞照跳”,“歌照唱”。

三个月前,我到新加坡拜会一位企业家,顺道拜访黄鸿年先生并向他请教,他在香格里拉酒店请我吃饭,言谈中俨然已是商业江湖之外的人,虽然他依然是各大富豪榜的常客,并且在海外发展着一个超级地产项目。当我在樟宜机场候机时,发现书店里的《福布斯亚洲》杂志,当期的封面人物也是他,不过讲的也不是他如何征战商业世界,而是他的博物馆和他的收藏,尤其是他如何成为全球最大佛教文物收藏者之一的故事。

还有一个题外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 香港公证认证流程怎么走?04-24

    来源时间为:2024-04-19公证转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提交的文件具备法律效力,能够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机构所认可。香港公司文件公证认证办理流程:一、在中国……

  • 香港快运航空新航线推动疫情后增长,增开中国内地和04-23

    香港快运航空新航线推动疫情后增长,增开中国内地和菲律宾航班04-17和讯语音播报预计2分钟自选股写手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

  • 香港公司所得税税率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14跨境平台极速入驻,助力卖家货销全球亚马逊开店北美/欧洲/中东Allegro开店波兰TOP级平台日本乐天日本TOP级平台美客多开店……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