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企业单位 > 正文

“是非”股奇葩多长港敦信现1.6亿股“假股票”疑云

发布日期:2016/3/28 8:15:31 浏览:606

◎每经记者贾丽娟

港股市场再现奇葩事件。近日,停牌近一个月的长港敦信(02229,hk)发布公告称,发现公司有1.6亿股的股票“出现异常”。有香港媒体直指股票是假股票,并称该公司“是非多多”,但也有专家表示,此举可能是大股东故意报失股票。而记者从港交所获悉,香港结算已经向香港报告此事,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后续事宜。

疑似假股票再现江湖?

究竟出了什么事?长港敦信公告称:1月19日,公司获香港股份登记分处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告知,其发现有关公司合共面值一亿六千万股之股份证书出现异常情况,而该有问题之股份证书是因股份转让而提交予卓佳。公司及相关部门现已就事件展开调查。

对于内地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首先,现在还有人真的使用实物股票进行交易么?其次,负责股票登记的公司,不需要检验股票的真实性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港股现在还保留着实物股票交易;至于后一个问题,香港《文汇报》是这样报道的:据消息人士称,有人早前将长港敦信的实物股票,抵押给了证券行,但是该证券行并没有将这批股票立即过户。直到农历新年前,该证券行才将抵押股票过户,此时才被过户处验出是假股票,随即通知长港敦信。而据香港苹果日报报道,大股东抵押了1.5亿股给二股东,而法庭文件披露,股份过户处已经把股票转给二股东,但随后二股东接获通知称股份“有问题”。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两大股东之间的纠纷。

据悉,此次被发现异常的1.6亿股,约占长港敦信已发行股本的13。

对于事件真相,公告并未透露更多信息,只称“将继续停牌,直到另行通告”。

港交所发言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香港结算在1月19日收到股份过户处有关假股票的报告后,当日已向香港证监会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后续事宜。

说到这批疑似“假股票”,上一次香港投资者记忆深刻的假股票事件,还是在1973年,并成为了“73股灾”的导火索。该次事件导致恒指由当年3月的1774.9点历史高位,崩跌至第二年的约150点,累跌逾90,是港股史上首个著名的股灾。

港股无纸化一拖再拖

不过,此时的市况已与1973年不可同日而语。当时股票都是实物,流通颇为频繁,经纪人无暇辨别真伪,容易被鱼目混珠,且出事的均为蓝筹股,对市场影响巨大。而如今,实物股票虽然仍然使用,但流通并不频繁,且如今市场处于低迷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港交所发言人称,由于香港结算作为所有券商的中央交易对手,股票交易双方的交易对手风险大为降低(1973年股灾发生时香港结算尚未成立),即使市场出现假股票,也不会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在市场引起连锁反应。何况,用香港媒体的话来说,出事的还是一只“是非”股。

长港敦信近期确实麻烦不断。2015年3月,公司发表通告,称大股东怀疑其抵押的股份遭抛售,从而导致持股比例由约56.25减少至约46.18。为保障控股权,大股东两次在市场扫货增持,但由于未咨询专业人士导致扫货过度,最终使其控股权升至逾50,触发公司收购合并守则,并要停牌及澄清事件。

2015年12月,公司的核数师表示,在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与审计相关的专业风险、审计费用水平,以及可调用的内部资源)后,向公司提出辞职。如今仅仅两个月后,又出了“异常”股票事件。

港股市场号称成熟市场,但在交易方便程度上却广受诟病。就以此次的“假股票”事件来说,在世界上其他市场,都不大多见。不说其他发达市场,就连a股也早在1992年就实现了两个交易所的全面无纸化交易。

事实上,港股的无纸化交易已经被呼吁多年,但一直受到重重阻碍。直到2014年6月,香港明报曾报道,香港讨论多年的证券无纸化相关条例草案,将提交予立法会审议,香港财经事务局及库务局称,目标最早于2016年便会实行首阶段的无纸化证券交易。

报道中所称的2016年,眼下已经到来,港股的全面无纸化交易,究竟走到了哪一步?港交所表示,由于实施无纸化需要对市场系统进行重大改造,涉及整个市场的商业及营运模式的改变,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监会将就相关事宜咨询市场,并在确保市场有充足时间准备后始会审慎推进。目前尚无推进时间表。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