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香港 > 企业单位 > 正文

在中国南海航行2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吸干印度,最后从内部崩溃

发布日期:2024/2/27 10:30:25 浏览:13

来源时间为:2023-04-17

在中国南海航行2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吸干印度,最后从内部崩溃

2023-04-1721:29

来源:

这一切都始于1600年的最后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一群伦敦商人特许状,这将是前所未有的特权。

历史性的宪章赋予这些人与东印度群岛的独家海外贸易权,这些人将组建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一特权导致了从南非的好望角向东延伸到南美洲的合恩角的大片土地完全落入商人的口袋。这从根本上意味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能够对亚太贸易施加相当大的影响。

在英国以最史诗般、最戏剧性的方式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家批准的这一宪章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航海实力。

西班牙与英国海军之战

1588年夏天,西班牙舰队指挥着130艘由约8000名海员和18000名士兵组成的船只,正准备入侵英国。由于多年来英国和西班牙的紧张局势,两国的海军对峙最初被认为有利于西班牙军队,因为西班牙军队的人数超过了英国军队。

然而,一项巧妙的计划,即派遣燃烧的英国船只前往西班牙舰队,迫使西班牙人在混乱和恐慌中逃散。恶劣的天气和混乱的海军交战最终导致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的失败。

截至秋季,它已经失去了130艘船只中的60,并报告了约15000人死亡。在这场壮观的军事胜利中,西班牙舰队的失败无疑推动了英国进军海洋。

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一样,英国人也曾希望驶向东印度群岛,开发这些陆地上的巨大资源。在印度、中国、波斯和其他国家,珍贵的香料、纺织品、珠宝和茶受到西方列强的广泛追捧。

二、崛起的原因:工厂制度体系

在中国南海航行的东印度公司船只

持续的欧洲竞争,以及对这些地区控制权的竞争,将把英国东印度公司推入一个以权力斗争、剥削和暴力为特征的混乱时期。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作主要基于“工厂”制度。指定的代表或“代理人”被指派到这些落后国家设立交易站,寻找当地人并与他们谈判。

与当地商人谈判的内容无非是评估当前和下一年的物资航运问题。尽管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工作就像今天在百度获得一个职位一样令人垂涎,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被派往国外的人来说,一次海上探险很轻易地就要耗时两年时间,并可能以悲剧告终。

据估计,英国东印度公司被派往亚洲的员工中,有一半以上会在服役期间丧生。高死亡率通常是风暴、沉船、海盗和疾病等造成的。

回到伦敦,中央政府监督着这台庞大的商业机器。董事会由24名当选成员和指定委员会组成,负责及时报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营情况。法院还负责向海外主要贸易定居点设立的委员会发出政治、行政和商业指示。

通过系统化、高效的工作流程,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够利用其对东印度群岛的优势垄断地位,持续获得可观的利润。

三、发展障碍:欧洲的竞争者

荷兰与英国的两家公司之战

高效的运行系统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海外的海事事业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个新兴的海洋大国很快发现自己正在与欧洲竞争对手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作斗争。

就在该公司成立两年后,他们就收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诞生的消息,该公司也被荷兰政府授予对亚洲贸易的垄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失时机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并坚称自己在亚洲水域具有主导地位。

1603年2月,它在新加坡海岸扣押了一艘满载货物的葡萄牙商船SantaCatarina,有效地获得了对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力量的影响力。同年,它还在现代印度尼西亚的万丹建立了一个永久贸易站。

随着两家竞争公司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1618年,紧张局势升级为公开的海军冲突。这最终导致了1652年至1673年这两个帝国之间的一系列军事纠葛,后来一直延续到18世纪。

战争的其他动机之一是英国希望夺取亚洲的香料贸易,而亚洲一直是荷兰的大本营。但当荷兰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变得不可战胜时,英国重新调整了他们的游戏计划,转而关注印度和中国。

四、崛起机会:让渡主权的奇怪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的要塞

对于英国人来说,出于各种原因,印度是建立主导地位的好选择。首先,它提供了与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相当的商品,如靛蓝、棉花、茶和外来动物。这与欧亚贸易中对印度纺织品的旺盛需求有关。其次,它是一个可行的接入点,贸易共同体可以在这里汇聚。它也是一个战略港口,用于中途停留、补充库存和避难。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印度展示了自己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地方,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出英国的主导地位,以对抗该地区的其他欧洲大国。

英国最初进军印度始于与莫卧儿帝国达成协议。由于后者表示有兴趣加强贸易,并且对外国文化相对开放,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启动其在印度的商业活动。

东印度公司迎接伊朗大使

这一切始于1612年公司在苏拉特建造的第一家工厂,当时苏拉特是印度最繁荣的港口。随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等地建立了几个设防的定居点。

随着驻军的官员和士兵的住所在这些定居点迅速涌现,它们很快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缩影。

五、在印度的大规模扩张

印度各个王国的士兵

随着进入18世纪,由于各种因素,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扩大对印度的控制。首先,莫卧儿帝国由于其日益分散的管理体系而衰落。复杂的婚姻联盟网络与众多的王国一起创造了高度动荡的印度政治气候。

由于孟加拉和海得拉巴等王国的领导人从中央权力机构获得了“虚拟自治”,他们开始与外国人达成自己的协议。

到了1750年代,莫卧儿帝国面临着自身衰落的现实。在外部,它还面临着新兴社会阶层的双重威胁,如土地所有者和强大的商人,以及来自德干高原西部(今天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印度教马拉塔人的威胁。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在通过扩大其贸易网络来巩固其在印度的实力。除了强化定居点的发展外,该公司还通过当地贸易商和信贷系统对当地政权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

在权力鼎盛时期,它甚至可以向国家贷款。同样,其迅速发展的军队也对莫卧儿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最初是为了保护工厂和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受其他欧洲大国的影响,到178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已经指挥了48000多人。在鼎盛时期,它有26万人,几乎是英国常备武装力量的两倍。

六、转折点:1757普拉西之战

普拉西之战

随着变革之风吸引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拥有更直接的股份,1757年发生了一个将其转变为东印度军事帝国的重大转折点。

当年爆发了普拉西战役,这个战役被广泛认为是英国统治印度两个多世纪的开端,时间发生于1757年6月。

当时,在印度东北部发生的一场军事对抗,由罗伯特·克莱夫上校领导的公司部队与孟加拉最后一位纳瓦布(主权统治者)SirajudDaulah及其法国盟友的部队发生了对峙。

虽然前者只有3000人,而后者有50000人,但这对罗伯特·克莱夫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后来,据透露,这场胜利是与印度银行家达成的幕后协议的结果,该协议说服了大部分印度军队不要在普拉西作战。

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该公司在印度的权力和影响力,战后,它在印度最富有的省份之一孟加拉获得了广泛的税收权力。利用在普莱西的成功,该公司继续使用武力吞并次大陆的其他地区。它还与难以征服的地区的统治者建立了重要的联盟。

七、王室斗争:获取对公司的控制

莫卧儿皇帝沙阿·阿拉姆授勋给公司

尽管国内发生了内乱和动乱,但到17世纪中叶,亚洲贸易已成为大英帝国的国家大事。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管理着巨额的贸易和预算,伦敦的英国政府不得不多次干预,让该公司承担更广泛的国家责任。

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历史性的《印度法案》,正式规定国家参与管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土地。这一时刻被广泛认为是“真正的大英帝国掌权”的时刻,英国政府反对由公司控制委员会控制着公司。

沃伦·黑斯廷斯

从1780年代到184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扩张引擎力量强大。在理查德·韦尔斯利(RichardWellesley)和沃伦·黑斯廷斯(WarrenHastings)等几位关键“现场人”的领导下,公司的使命的定位只取决于内部的反扩张倾向。公司认同至高无上的信念,即商业利益超过一切。这导致公司对印度各州的态度更加强硬,最终导致了几次边境冲突和越来越有力的印度领土被吞并。

八、东印度公司的末日

到19世纪初,人们越来越担心该公司对新兴自由贸易理念的垄断造成不良商业后果。1813年,英国通过了一项《宪章法》,导致该公司失去了在印度的垄断地位,因为代理商和贸易商争相利用了国内呼唤商业变革的矛盾,形成了商人在政治意见上的裂痕。

随着公众对特许公司价值的质疑,返回公司的人也因其贪婪的名声而被视为公害。1833年的另一项《宪章法》使垄断与自由贸易的争论平息下来,议会准备对该公司进行清算。

虽然该公司在1858年之前一直保持着其象征性的帝国角色,但它于1874年6月正式解散,伴随着两个多世纪的辉煌和里程碑步入坟墓。

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是大英帝国的骄傲,仅仅在其最后几天,才出现了负面的管理问题。尽管如此,它在权力鼎盛时期获得的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影响力,对当今全球经济中的许多跨国企业集团来说都是重要的镜鉴。#历史#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